近日,反映鄉村振興題材的電視劇《經山歷海》在央視一套黃金時段熱播,講述了鄉鎮基層干部帶領群眾脫貧攻堅、改變鄉村面貌的故事,展現了黨員干部的忠誠、信仰和實干精神,一經播出,就受到觀眾的熱烈追捧。
該劇既有對故事本身風土人情的地域考量,更是對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歷程的真實寫照。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克服百年一遇的大疫挑戰,踐行了“一個都不能少”的莊嚴承諾,如期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奇跡的背后靠的是“上下同心、盡銳出戰、精準務實、開拓創新、攻堅克難、不負人民”的精神偉力。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脫貧攻堅人民戰爭中,涌現出了一大批諸如吳小蒿式基層先進典范,更有1800多人犧牲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他們以生命和鮮血譜寫了新時代奮斗之歌,生動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優秀共產黨員、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就是其中的一位。雖然她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脫貧攻堅征程上,但她一心為民、傾力扶貧、舍身忘我的動人事跡深深感動著身邊的人,許多黨員干部和基層青年紛紛踏上扶貧“長征路”,以實干和擔當匯聚成磅礴力量,為鑄就脫貧攻堅的輝煌偉業接力奔跑。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點,我們必須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同時,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廣度、難度不亞于脫貧攻堅。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實現人民共同富裕等目標仍然任重道遠,必須精密部署,步步為營。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既要腳踏實地、久久為功,又要堅定信心、創新求變。一方面,要緊跟時代潮流,開拓社會主義現代化蝶變思維,做好由“老農民”向“新農民”的角色轉變,既要敢于摒棄陳規陋俗,又要樂于接受新鮮事物,依托數字經濟賦能鄉村振興,推動生態農業和鄉村旅游融合發展,讓文明鄉風成為文化振興的強力引擎;另一方面,加大人才招引力度,不僅要打通城市返鄉的綠色通道,更要給扎根基層的年輕干部予以政策傾斜。無論是熒屏上的吳小蒿,還是現實中的黃文秀,都是有學歷、有抱負的年輕人,他們是新時代農民的“主心骨”和“帶頭人”。有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相信“土坷垃”也會結出“金豆子”。
周家平 攝
總之,鄉村振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奔向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征程中,既有海浪翻滾、山路崎嶇的客觀波折,也有破舊立新、敢于改革的主觀思變,從單一個體的思維蛻變,到整個鄉村的美麗蝶變,注定是一部波瀾壯闊、經山歷海的奮斗史詩。
神州春正美,奮斗正當時。在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的關鍵節點,讓我們以初心不變的定力和主動求變的勇氣賡續奮斗,向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破浪前行,以優異成績書寫鄉村振興的時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