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下班回家坐電梯的時候,一個看起來只有一兩歲的小女孩在開心的蹦蹦噠噠,“妹妹,別蹦,這樣很危險!”一個稍大些的男孩馬上抱住了小姑娘。小姑娘不樂意開始抗議,哥哥馬上制止:“噓!別出聲,媽媽不是說過了公共場合不可以影響大家嘛。”語氣溫和又堅定。這過程中,就有鄰居陸續(xù)下電梯,“叔叔再見,爺爺再見...”伴隨了一句“阿姨再見”,我也下電梯了。人是到家了,心還在那兩個小朋友身上。短短的幾分鐘,小小的孩兒卻把文明禮貌詮釋的這樣生動。我這個好奇阿姨已經(jīng)開始想象什么樣的家長才能把孩子教育的這么好。直到今天,看到上次那個小男孩拉著一個女子的手,終于得償所愿見到了男孩的媽媽。哈,原來是她。扔垃圾的時候會順手把紙盒子折好送給保潔大爺,經(jīng)常會扶著門等一下沒帶門禁卡的鄰居,自然了,我也感受過她的溫暖友好。
一件小事,卻讓人感觸很深。男孩的媽媽一定是潛移默化的言傳身教才能帶出這樣謙和禮貌的娃兒吧。從兒子身上就可窺見媽媽的樣子,這不就是家風(fēng)的力量么?家風(fēng)到底是什么呢,她似乎什么也不是,卻又可以什么都是。她可以是一封老舊發(fā)黃的家書,她可以是一句溫柔敦厚的勸誡,她可以是一把高高舉起的戒尺,她可以是一本教導(dǎo)忠厚的家訓(xùn)。總之,家風(fēng)是一個家庭最深處的世界觀,是家庭成員靈魂最深處的氣質(zhì)和烙印,無論身在何方,我們都永遠銘記。
家風(fēng)乍聽起來有點像書面用語,但我們都真切的見過她的模樣。在創(chuàng)城攻堅的關(guān)鍵時期,我們看到許多小朋友在父母的指導(dǎo)下?lián)炱鸬厣系睦嵵仄涫碌厝舆M垃圾桶;在抗擊疫情中,我們看到太多的“夫妻檔”、“父子兵”用行動詮釋擔當和責(zé)任;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看到很多的“平凡”你我用善良溫暖著這座城市。她在如日照環(huán)衛(wèi)大爺袁兆文一樣的老人身上,她在如莒縣好兒媳陳維秀一樣的成人身上,她在如莒縣少年劉航鑠一樣的孩子身上。她無言,卻有力,把一言一行書寫成最深刻的教科書,把溫暖良善一輩輩傳承下去。
回想筆者童年,父母沒有給我講過什么大道理,但卻用樸實的話語和善良的言行引導(dǎo)我如何做人、健康成長,譬如說要好好上學(xué),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不要吃獨食,要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家里只要是做好吃的都要請奶奶先吃,奶奶沒吃我們再餓也是不能動筷子的。他們就是通過自身言行對我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讓我成為今天的自己。真正的家風(fēng)教育,從來不是點石成金、立地成佛的技巧,而是一段春風(fēng)化雨、自然無為的過程。就像一顆樹搖動另一顆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它沒有聲響,只是讓走在前面的人,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然后長大后我就成了你。
父母對子女的愛,與其放在嘴上“心肝寶貝”地叫著,不如放在行動上一點一滴言傳身教。這就是家風(fēng),無需多說,只需多做,讓兒女辨別是非,學(xué)會做人做事家風(fēng)。看不見,卻是非常實在的傳承。絕不是口頭說說,而是每位家庭成員都腳踏實地地去做,才能形成真正的優(yōu)秀家風(fēng)并傳承下去。只要讓她與孩子的日常生活融為一體,就是優(yōu)秀家風(fēng)在落地生根。當我們要求孩子繼承家風(fēng)的時候,不是泛泛而談背誦石碑家譜上的古文短句,而應(yīng)當放低姿態(tài),躬身垂范,哪怕是孝敬父母、鄰里和睦,都能最直接有效地把良善的一面?zhèn)鬟f給后輩。讓良善成為習(xí)慣,自然而然養(yǎng)成美德,這應(yīng)該成為每一個家庭的家風(fēng)必修課。
來源:青石板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