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棋盤、指尖樂器、桌上冰壺…… 近期,一些專為老年人設計的玩具悄然走紅。一款好的老年玩具,不但可以鍛煉老年人的思維能力、延緩衰老,還能轉移注意力,把老人從各種騙局和網癮中“解放”出來,豐富老人的晚年生活。
當前適老玩具市場雖前景廣闊,卻面臨多重瓶頸。比如,產品方面,市場品類單一、同質化嚴重,部分產品簡單照搬兒童玩具,未貼合老人身心特點,如零件過小難抓握、規則復雜增加認知負擔、動作設計超出身體機能;渠道發展失衡,線上線下資源錯配,實體零售終端缺失,導致不熟悉網購的老人難以接觸適銷產品。
那么,如何才能讓老年人真正實現老有所“玩”?這需要多方發力,探尋適老玩具市場的破局之道。
打破認知藩籬,點亮銀發“玩趣”之光。“玩具是孩童專屬”的陳舊觀念,如同無形枷鎖,束縛著適老玩具市場的發展。要喚醒銀發群體的“玩趣”意識,需以多元方式打破偏見,通過社區趣味體驗活動,讓老年人親手觸摸智能棋盤的語音提示鍵、感受手腕彈力球的鍛煉樂趣;借助短視頻平臺,展示老人與智能寵物玩具溫馨互動的場景,讓“玩玩具有益身心”的理念深入人心。同時,倡導子女將適老玩具作為傳遞孝心的新載體,比如在父母生日時送上AI智能象棋,既陪伴父母對弈,又能借此交流情感。
深耕創新沃土,澆灌品質“適老”之花。適老玩具要真正走進老年人生活,需以創新為筆、以需求為墨,繪就品質畫卷。浙江麗水云和縣立足老年康養需求,將傳統木玩工藝與現代科技結合,開發出帶健康監測功能的健身球、融入懷舊元素的拼圖等特色產品。還有,在設計細節上,可以把遙控器按鍵設計成大顆粒凸起狀,為智能棋盤添加方言語音播報功能,讓產品既貼合老年人身體機能,又能喚醒情感共鳴。同時,比起單打獨斗,老年人更需要一個可以“玩在一起”的環境。一場迷你保齡球賽,一次社區益智桌游會,一段懷舊玩具故事分享,往往比單純的商品更能打動人心。
筑牢規范基石,護航市場“長青”之路。規范是市場健康發展的根基。相關部門應盡快出臺適老玩具行業標準,明確從材質安全到操作難度的各項指標,例如規定玩具邊角必須經過圓潤處理,運動類玩具需設置強度調節檔位。市場監管部門可聯合第三方檢測機構,對產品進行全流程抽檢,對違規企業實施“黑名單”制度。同時,通過設立適老玩具研發專項補貼、減免相關企業稅收等政策,吸引更多企業投身賽道,共同為適老玩具市場注入持久生命力。
在人均預期壽命突破78歲的今天,當玩具成為連接生命歷程的紐帶,當每一位老人都能在玩具中找到樂趣,在互動中感受關懷,夕陽紅才能真正煥發朝陽般的光彩。這份對“老有所玩” 的探索,既是守護今日的老人,亦是為明天的自己鋪就幸福晚年之路。(白茶)(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