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馬上開學了,想換個手機開學用,正好看到這邊有活動,想過來看一下。”學生李彤的話,道出了“開學經濟”的火熱一角。隨著新學期的開始,數碼店里的人潮涌動、文具店貨架上琳瑯滿目、線上平臺推送的“開學禮包”,共同勾勒出這幅充滿期待的消費圖景。
“開學經濟”正逐漸成為刺激消費、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然而,這股消費熱潮的背后,有的商家一味制造噱頭、誘導沖動消費;有的家長和學生盲目跟風、過度采購。這不僅損害商家信譽,加重家庭經濟負擔,更不利于青少年正確消費觀念的培養(yǎng)。
那么,“開學經濟”的“經”到底該怎么念,才能實現(xiàn)其健康、可持續(xù)的發(fā)展?
對商家而言,首先要堅守誠信經營底線,推出質優(yōu)價實、性價比高的產品,主動引導青少年理性消費。面對學生群體,更應做到童叟無欺,杜絕“概念炒作”“虛假宣傳”,如將普通文具包裝成“學霸專用”溢價銷售,或用“買貴退差”“限量發(fā)售”等話術制造焦慮。真正的競爭力,在于提供質優(yōu)價實、貼合需求的產品,如可靈活運用多種促銷方式,多件折扣、滿減優(yōu)惠、限時活動、分級消費券等,為消費者提供真正實惠。
家長應做好理性消費的“第一引路人”,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提供良好學習條件的同時,更要關注實際需求,堅持“只買對的,不買貴的”,把實用作為消費的首要原則,杜絕浪費和攀比。例如在選購文具時,與孩子充分溝通,優(yōu)先選擇實用、耐用的產品,避免華而不實、功能冗余的品類,不盲目追求品牌與高價。
學校是培養(yǎng)消費觀的重要陣地,在培養(yǎng)學生節(jié)儉品德和理性消費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將勤儉節(jié)約、理性消費等內容納入“開學第一課”,通過主題班會、案例分享、線上線下活動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樹立健康消費觀念,潛移默化地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感恩知足的美德。同時,學校可通過細節(jié)引導風氣。比如不鼓勵學生攜帶奢侈品進校園,對“文具攀比”現(xiàn)象及時干預;在班級設置“實用文具推薦榜”,由學生分享性價比高的學習用品。當節(jié)儉、理性成為校園風尚的一部分,學生自然會遠離盲目消費的漩渦。
節(jié)儉開學、量力而行、按需購買,應成為開學消費的新風尚。只要商家、家長、學校各盡其責、同心協(xié)力,共同念好“開學經濟”的“經”,這條消費“短列”必將行駛在理性、健康、可持續(xù)的軌道上,行穩(wěn)而致遠。(竹風)(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