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著高蹺推蝦皮”
是日照漁民特有的捕蝦方式
每年的春夏秋三季
漁民們瞅準海水潮汐規律
踩著高蹺,推著特制的漁網
用辛勤與汗水收獲鮮美海味
10月10日一大早,記者在日照海濱國家森林公園海邊看到,數10名漁民迎著朝陽,踩著高蹺,推著蝦網,緩慢地在海里捕小蝦,這種獨特的捕蝦方式,成為日照海岸線上一道別樣的風景。
在日照沿海地區,位于入海口的地方,盛產一種小蝦——毛蝦,俗稱“蝦皮子”。日照海濱國家森林公園附近的海域,因安家河和兩城河交會入海,帶來大量的營養物質,因而盛產毛蝦,由此也吸引了周邊的肖家村、東河南、泉子溝、殷家廟等村莊的漁民,每年從春天開始到冬至,到森林公園的淺海里撈小蝦。
今年68歲的孫紀宗就是踩著高蹺捕蝦隊伍中的一員,他從年輕的時候就開始捕小蝦,至今還一直堅持著這個技藝。孫紀宗家住在離海不到1公里的村里,他每天凌晨4點多下海,每次下海捕蝦2到3個小時,一天下來,多的時候能收獲20斤小蝦,4斤鮮蝦能曬一斤蝦皮,但有時候一天也捕撈不到4斤鮮小蝦。“再過些日子,天冷了,海水太涼,就不能下海了。”孫紀宗告訴記者。
漁民們為了能到更深的區域捕到蝦
將約1米高的高蹺綁在腿上
而蝦網大約有4米長,撐開后寬度約5米
成簸箕形狀,以便打撈
帶著這樣的勞動工具,漁民們在水中既要保持平衡,又要克服水對蝦網的阻力,難度可想而知。就是這樣一個在常人看來不可思議甚至還有些危險的捕蝦技藝,對于這里的老漁民來說是再平常不過的一件事情。
剛打撈上來的小蝦晶瑩剔透
這些撈上岸的小蝦
經蒸煮后,晾曬,制作成蝦皮子
據說,一斤能賣到二三百元
近年來,踩著高蹺撈小蝦
也成了日照海濱一道獨特的景觀
每年都會吸引全國各地的攝影愛好者
到森林公園采風創作
用鏡頭記錄當地漁家文化的鮮活瞬間
2020年,“踩高蹺推蝦皮”被列入
山東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如今,從事“推蝦皮”這一勞作方式的人越來越少。但仍然有老一輩的漁民相約去海邊踏浪踩濤,推網捕蝦。高蹺、蝦網、蝦簍,不僅是他們靠海而生,代代相傳的生活之道,更是寄托著他們對這片大海的熱愛。
日照這種感特殊的趕海方式
你見過嗎?
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楊輝
攝影:宋年升 單英 安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