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員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之所以能得到全市人民的普遍擁護和大力支持,原因在于我們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使創城真正成為一項造福百姓的民生工程。大力弘揚“創城精神”,就要堅持以民為本、造福百姓,始終站穩群眾立場,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要造福百姓,就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追求。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我們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堅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鮮明地寫在自己的旗幟上,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論做什么工作,我們都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努力讓人民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造福百姓,也是各項事業持續發展的力量之基。
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只有順民意、謀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才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城中村改造歷來是一個難題,也是文明創建中的一塊“硬骨頭”。我市對城中村改造,由于堅持讓利于民的原則,最大程度地保障群眾的利益,讓市民共享文明創建成果,因而得到了群眾的支持,在短時間內順利完成了100個村居、5.79萬處的房屋拆遷,632萬平方米的安置樓建設。創城實踐證明,只要我們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難題就會迎刃而解,工作就會順利推進。
要造福百姓,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造福百姓,讓人民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就要切實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經濟發展是改善民生的基礎,經濟發展水平決定著改善民生的能力,離開經濟發展談改善民生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我們要根據經濟發展和財力狀況,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多做那些現實條件下可以做到的事情,多做雪中送炭的重點民生工作,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努力在提高居民收入和保障水平、發展社會事業、建設文化文明高地等方面下功夫,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切實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在新的征程中,我們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將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堅持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從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使全市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