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是忠實的見證者,更是發展的書寫者。2018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要求山東主動融入國家開放大局,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這為山東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路徑,也給山東省內城市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新一輪對外開放進程中去主動作為提供了重要遵循。而對于日照——這座擁有168.5公里海岸線、“一帶一路”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主要節點城市而言,“對外開放”這四個字,又有一番念茲在茲的特殊意義。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從地圖上鳥瞰日照,這座坐落黃海之濱的城市,東邊與日本、韓國相望,北接青島,南臨連云港。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使得“開放”的基因已然融入到這座城市的血液當中。而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始終是當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近日舉行的中共日照市委十三屆八次全體會議就指出,貫徹落實省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精神,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是日照必須肩負的重大政治責任和歷史使命,是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也是加快建設現代化海濱城市、贏得未來發展優勢的必然選擇。
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既是山東謀求發展的邏輯起點,也是日照拔節成長的勢能所在。連續多年上榜“中國外貿百強城市”,日照港完成貨物吞吐量在全國沿海港口排名前列,具有行業影響力的“外字號”“中字號”項目相繼落地,臨港工業成為當地發展的最強勁動力……任何成果的獲得都絕非偶然。對外開放成為日照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招”,并讓這片土地活力不斷涌現、力量競相迸發。“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的樸素道理,在這座城市有著最清晰的印證。
對外開放天地寬,城市發展正青春。作為一座向海而生的城市,日照既見證了對外開放帶來的翻天覆地,也感受著對外開放催生的潮涌澎湃。然而,站在更高遠的角度去看,把日照擺在對外開放全景式的城市矩陣中去觀察與對比,就會找到不足、發現差距。且不論上海、深圳這樣的對外開放“執牛耳者”,就說省內的青島、威海、煙臺,省外的蘇州、杭州,諸多城市在對外開放領域的“走在前列”,讓日照必然有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抓住了則后來居上,錯過了則一步慢、步步慢。”時與勢的交錯,讓日照必須按下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的“快進鍵”。
理念上產生引領,行動上才能突圍。在中共日照市第十三屆委員會第八次全體會議上,就審議通過了《中共日照市委關于貫徹省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精神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的實施意見》。從意見到執行,在字面上理解可謂輕描淡寫,但要把“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從理念變成行動,卻是要突破困難的障礙、沖出機制的窠臼和解答發展的難題。從三年內實現對日韓出口超過120億元,到積極創建全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從力爭三年內新設立外資企業100家,到探索推進山東自貿試驗區日照聯動創新區建設……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區域競爭日新月異的今天,對外開放是高質量發展的壯麗征程,也是日照走向未來的必經之路。虛浮者沒有市場,實干者贏得掌聲。日照把一座城市拔節生長的渴望熔鑄到國家發展的宏觀篇章之中,而“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就是它最有力的書寫。
一個理念的崛起、一個詞語的風行,都不是偶然的現象,而是歷史發展規律的映照使然。“對外開放”作為最有影響力的關鍵詞之一,已經是我國踏上現代化進程的主要路徑,也由此打開了我們對未來的想象空間。從興辦深圳等經濟特區、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共建“一帶一路”,到設立自由貿易試驗區、謀劃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成功舉辦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中國的進程里,對外開放是接續奮斗的永恒坐標。發揮膠東經濟圈、魯南經濟圈“兩圈疊加”優勢,促進外資、外貿、外經“三外協同”發展,拓展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海洋經濟、新基建“四個領域”開放深度,推動經開區、綜保區、港口、空港、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五大平臺”提質升級……在日照的時間中,對外開放是步履不停的鏗鏘足音。大珠小珠落玉盤。在新時代的鼓點之中,“一個國”和“一座城”的對外開放故事,讓我們共同見證、一起聆聽。
(文/謝偉鋒 來源:齊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