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日報/日照新聞網訊 6月12日,雨后清涼的夏夜,華燈初上,在東港區石臼街道藍天街夜市,人頭攢動、“煙火氣”升騰,忙碌了一天的人們在此擼串、暢飲。在夜色籠罩下,東港區多點開花的“夜經濟”也拉開了序幕,迎來了休閑消費的高峰時刻。
夜幕下的城市“夜經濟”,一頭連著居民生活,一頭連著經濟發展。今年以來,東港區上下聯動、因地制宜持續推動夜間經濟發展,通過延長景區開放時間、新增文化娛樂項目、發放夜間消費券、開通夜間公交等方式促進消費升級,滿足市民的夜購、夜游、夜娛、夜食等需求,打造集吃、唱、玩、賞、游于一體的全鏈條消費業態,不斷提升城市發展活力。
在集商業、辦公于一體的安泰國際廣場,白天這里進進出出的是上班族,但每當夜幕降臨,這里就會成為人們休閑娛樂的聚集地。200多米高的樓體上,亮化燈光閃爍變換,美不勝收,不時有人前來拍照發圈、留念;各種美食、特色小吃店鋪燈火通明,散發的香氣讓人垂涎欲滴;一輛輛私家車后備廂“迷你小店”內商品琳瑯滿目,這種無需攤位費的流動經營方式,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喜愛。
為實現人間“煙火氣”與城市文明并肩同行,今年以來,東港區在重點商圈開展外擺試點,在大型商超、商業綜合體探索實施“外擺攤位”管理,制定《東港區商戶外擺位管理實施意見》,把原本自發、無序的市場行為,納入政府部門有序的管理當中,讓規范管理和便民服務有機統一,實現市容與繁榮、秩序與民生的多贏。
在多元業態蓬勃發展下,城市“夜經濟”也日漸興旺。每天下午五六點起,位于秦樓街道的大學城夜市便開始忙碌起來,這里流傳著店家們“太陽下山,夜市上線”的行話,這份忙碌會一直持續到深夜。
從高處看,夜市就像一個個由小吃攤檔組成的美食方陣,笑容可掬的烤冷面阿姨、一團和氣的炒粉大叔、滿面笑意的賣甜食大姐……他們是這個美食方陣里的“主角”,與穿梭在“煙火氣”里絡繹不絕的食客們,共同構成一幅幅流動的夜景圖。
距此不遠處的那·山海記憶集,也因臨近高校、極具特色而爆紅,不僅吸引著結伴而來的學子,也吸引著校園外的人群,成為東港火熱“夜經濟”的重要一環。
從項目招引、建設到運營,東港區主動靠前服務,全鏈條、全方面持續優化大學城營商環境,在推動城市更新和實施“城市+大學”方面下實功、求實效。
作為一條集食、購、游、娛、文、體多種業態于一體的綜合夜市街,那·山海記憶集經過精心設計,不僅有專門的公共攤位區域,還增設了不同主題的網紅打卡墻、色彩斑斕的燈牌,營造了溫暖、復古、文藝的濃厚氛圍,是東港區優化提升消費環境、繁榮市井經濟打造的一條充滿人間“煙火氣”的網紅打卡街。
將視角轉向東夷小鎮。今年“五一”,東夷小鎮位列全國單一景區消費筆數前三,再創文旅消費佳績。
仲夏之夜的東夷小鎮,群燈閃耀,流光溢彩,古香古色中散發著磅礴輝煌。作為全國離海最近、集民俗文化和休閑觀光于一體的海濱旅游小鎮,這里逐漸成為市民游客休閑娛樂的網紅夜游點,其區位優勢和文化特色,是小鎮夜間經濟“流量密碼”之一。
“住在這里步行10分鐘左右就能到海邊,更方便的是這里各色小吃能讓我這個‘吃貨’大飽口福。”江蘇來的張先生說。
激活多元化的夜間消費市場,滿足市民消費需求,東港區用心用情點亮“夜經濟”。(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史樹梅 通訊員 葉飛 滕文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