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侯慶萍
夏衣臨曉薄,秋影入檐長。8月25日至26日,來自內蒙古、新疆、安徽、河南、陜西、江蘇等全國10余個省(市、自治區)40多家報社的社長、總編、記者等媒體“大咖”齊聚港城日照,組成采風團,感受并傳播港城自然、歷史、人文的醉人魅力,及經濟社會發展的驕人成就。
置身藍天碧海金沙灘間,采風團赤腳踏浪;徜徉于蕩漾碧波間,采風團體驗“耕海牧漁”之樂;茶博園內漫步,觀茶藝品香茗,每到一處,“大咖”們的“長槍短炮”紛紛上陣。
從山東藍海1號露營公園到日照順風陽光海洋牧場,日照獨特的“?!钡奈兜雷尨蠹艺鄯!皶r間在變,時代在變,可日照作為沿海城市的主色調不曾改變,這是世代生活在這里的人們與大海的約定?!碧と肴照眨鴵涿娑鴣淼暮oL,中國地市報新聞攝影學會會長鄭石明感慨萬分。
日照的美不是平面的,它像一個萬花筒,放眼其中,能從不同側面領略到這方土地的豐盈。
“真了不起!”“很有厚重感!”走進莒縣的莒州博物館,看著一件件濃縮著歷史精華的文物展品,聽著講解員生動翔實的解說,大家一個個神情專注而虔誠,他們有的記錄著每個藏品的年代和名稱,有的則在細細品味著歷史走過的痕跡?!皩ξ叶裕郧暗能煳幕怀霈F在書本和影片中,今天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莒文化的博大精深,收獲很多。我覺得日照人民把莒文化保護得很好,很完整,給后人留下了巨大的財富?!比A東旅游報記者李智勇說。
千年銀杏樹下,秋風吹來,樹葉沙沙作響。一邊觸摸著古墻,一邊傾聽講解,感受的是歷史,感悟的是當下。中國報業協會研究室主任賈寶勝站在銀杏樹下感慨著日照的變與不變,“變的是日照的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不變的是政府和民間對于莒文化的保護,一如既往。莒文化是活的文化,因為它和莒縣人民的生活完全融合在一起,現代人需要從傳統文化中汲取正能量。”
與原汁原味的歷史遺跡不同,在日照港內,緊張作業的機器見證并推動著這座城市的變遷與發展:“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從中發現商機,日照港的發展充分展示了日照的創新意識,這也是對日照市‘工業強市’的深刻詮釋。”焦作日報社經理申金星說。
一路馬不停蹄,一路采風感受。日照良好的人文生態資源和日新月異的變化,深深觸動著來自全國各地的媒體精英們的神經。中央電視臺攝影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中視科華(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兼文化產業發展中心主任孫國明說,他從未想過日照的生態旅游如此精彩,地處改革開放前沿省份,卻一直堅守著青山碧水。而更讓他驚喜的是,日照的生態旅游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通過與綠茶等農產品結合,有效提高了農產品的經濟附加值,也打造了一個可以“帶的走”的日照。
“以前以為日照只有大海,兩天時間看下來,令我大開眼界?!薄按罂А眰兗娂姳硎荆麄儗⒗酶髯缘拿襟w平臺,把日照的自然、人文等旅游資源推介出去,讓更多人知道日照,讓更多人來日照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