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不久前發布《2018年世界森林狀況》報告指出,全球森林采伐速度正在放緩,顯示人們對世界森林持樂觀態度;在糧農組織進行和發布評估報告的70年中,人們關切的問題已從木材供應轉向森林的可持續利用;森林保護與更新可以幫助實現國際社會在2015年確定的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的至少10項目標。糧農組織發布《2018年世界森林狀況》報告時,將危機時的焦點放在了“機遇”上,而不是“問題”上。
糧農組織70年前開始發布《世界森林狀況》報告,每兩年發布一次。“70年前,糧農組織完成了對世界森林資源的第一次評估。”糧農組織總干事何塞·格拉齊亞諾·達席爾瓦在報告前言中說,“當時最令人關注的是,地球是否有足夠的木材持續滿足全球不斷增長的需求。自那時以來,人們逐漸認識到,地球上的森林和樹木具有更廣泛的全球意義。”正如報告第一作者伊娃·穆勒在報告中所說:“樹木和森林的作用關系到可持續發展目標中諸多目標的實現。”
這說明,森林的作用非常重要。因為可持續發展目標涵蓋了從貧困到饑餓、從性別不平等到氣候變化等方方面面的發展問題。
糧農組織為這份報告的論點提出了令人信服的證據。
世界森林面積減少的速度已放緩
報告提供了世界森林現狀的最新信息,世界森林現狀并不都是“壞消息”。
盡管森林損失仍在繼續,但森林面積減少的速度已經放緩,而且在世界上的一些地區已經開始出現逆轉。糧農組織的全球森林資源評估發現,從1990年到2015年,世界森林面積從占土地總面積的31.6%減少到30.6%。
森林損失的速度確實正在減緩。報告發現,在全球范圍內,森林面積的凈損失已從上世紀90年代的0.18%,下降到過去5年的0.08%。不過,情況好壞參半。雖然歐洲的森林覆蓋率有所增加,但東南亞的情況不容樂觀。
這一結論與世界自然基金會2015年發布的報告相吻合。該報告發現,2010年至2030年期間,超過80%的森林砍伐很可能發生在11個地方,包括婆羅洲、大湄公河地區和亞馬孫在內的“毀林前線”。世界自然基金會發現,如果亞馬孫的森林砍伐速率繼續下去,到2030年,該區域超過1/4的森林將喪失殆盡。
然而,糧農組織的報告也強調,巴西的一些良好的實踐,可以在整個區域推廣。例如,里約熱內盧的蒂朱卡國家公園(Tijuca National Park)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雨林之一。在這座國家公園里,政府在為當地人和游客建設娛樂基礎設施的同時,開始了一項植樹造林項目,這樣可以讓人們體驗到森林,欣賞到森林,并最終參與森林的保護。
糧農組織認為,這有助于可持續發展目標11(SDG11)的實現。這一可持續發展目標是,使城市和人類居住區具有包容性、安全、復原力和可持續性。當然,森林本身也因此將處于更佳狀態。
報告指出,確保森林在日益城市化的生活方式中發揮作用,可以帶來巨大的好處。如美國巴爾的摩的一項研究發現,林冠覆蓋率增加10%與犯罪率下降12%有關。
森林在保護水源中發揮巨大作用
《2018年世界森林狀況》報告強調,一些重要的森林國家所提出的許多其他倡議,也發揮了積極作用,這些倡議在多個領域為聯合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作出了貢獻,如確保水的供應和可持續管理,即可持續發展目標6(SDG6)。
森林與水循環之間的關系很復雜。報告稱,毋庸置疑,森林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輔助調節水流、補給地下水。
世界上75%的淡水來自森林覆蓋的流域,如河流系統及其所有支流。根據世界資源研究所(WRI)的數據,2015年,這些流域的樹木覆蓋率平均為28.8%,低于歷史上估計的67.8%。
報告認為,失去樹木覆蓋造成了許多問題,但這些問題是可以解決的,并以幾個案例說明了這一點。
利馬是世界第二大沙漠城市,位于太平洋盆地,2000年前的樹木覆蓋率如今已經失去了75%左右,干旱、洪水和山體滑坡侵襲頻率增加。2014年,秘魯政府開始采取行動,而且這種行動非常緊迫,因為利馬在次年旱季已嚴重缺水。
利馬的辦法是,用綠色基礎設施取代所謂的灰色基礎設施如管道和人造水壩等,重新造林,恢復濕地,重新引入印加人以前的滲透渠道,并改善畜牧業。他們的做法取得了成效。
中國北京的做法值得稱道。北京市已指定,5%的水費用于解決水源保護問題,2017年時達到500萬美元,這為進一步的植樹造林試點項目作出了貢獻。
坦桑尼亞每年的森林砍伐率為1%,森林目前覆蓋了52%的土地。在那里,政府與當地社區一起推動參與性森林管理(PFM)計劃,管理著77000平方公里森林。為實現可持續管理,坦桑尼亞森林服務機構與社區和地方政府開展了積極的合作。
報告指出:“這些舉措促進了一些地區動植物的恢復,增加了當地樹木和森林相關產品帶來的收入。”換句話說,人們的這些積極的行動,還巧妙地實現了許多其他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如通過為所有人提供體面的工作來促進經濟增長(SDG8)。
森林不僅直接促進可持續目標實現,還發揮著積極的間接作用
還有其他更直接與森林有關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可持續發展目標12、13和15直接涉及可持續消費、氣候變化和森林管理。所有這些目標,都受到上述舉措的積極影響。其他可能不會立即引起注意的問題還有SDG 5,實現兩性平等和賦予婦女和女童權力。
婦女如何參與社區的森林管理?報告稱,在全世界從事拾柴或生產木炭的8.5億人中,大約83%是婦女。因此,她們對森林有著獨特的認知。這些認知不僅有助于賦予婦女權力,而且有助于森林的未來和整個國家的經濟增長。
在尼泊爾,尼泊爾社區森林利用者團體聯合會要求,聯合會國家執行委員會和地區分會成員中的婦女比例,應該占到50%。
在處理世界森林管理的最佳途徑問題上,這份新的報告超越了70年前那份《世界森林狀況》報告中的理念,即森林只是人類用來開發木材的資源。變革信念,能更好地保護森林,管理好人與森林之間的協同作用。這種關系是雙向的,人類最終會真正認識到,森林到底能為我們做些什么——從減少氣候變化到賦予婦女權力……
(資料來源:國際熱帶雨林與環境保護網站)
(中國綠色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