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純人委員:明確法律法規判定標準盡快保護工業遺址遺跡
發布時間:2015-03-04 11:20:00
“工業遺址遺跡是對我國20世紀工業發展的見證,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目前我國工業遺址遺跡的保護在法律法規層面缺乏明確判定標準,導致部分工業‘文物’蕩然無存。”全國政協委員、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安純人說,應在法律法規層面明確保護工業遺址遺跡的主體、范圍等內容,協調多部門進行保護性開發。
據了解,從“一五”到上世紀70年代,我國投資建設搬遷了一批重點工業和諸多地方工業。改革開放以來,一些老工業企業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大批老工業廠房被拆除。
安純人說,我國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各地普查登記了一批具有典型價值的現代工業建筑,但時至今日,其中相當部分已蕩然無存。比如,寧夏石嘴山市共登記近現代重要工業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0余處,除個別廠房仍在使用,同時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外,其余多處均因荒廢后保護措施不到位,造成了無法彌補的遺憾。
“工業遺址遺跡的保護和開發只要符合當地實際,發揮市場優勢,也能變廢為寶。然而,整體來說,目前我國工業遺跡的保護在法律層面缺乏明確判定標準,哪些該留、誰來保護等問題難以界定。”安純人說。
安純人建議,應在法律法規層面明確,重點保護工業遺址遺跡的范圍、保護的主體、資金的投入、綜合利用開發的原則及長遠規劃。同時,對于在第三次文物普查時登記在冊的工業遺產遺跡進行跟蹤調查,劃定保護范圍,并申報批準為相應級別的文物保護單位,納入相應級別的文物保護規劃;由當地文化、財政、工信、旅游、文物等相關部門共同研究引進社會資本,進行保護性開發。 新華網北京3月4日電(記者鄒欣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