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孫向陽
亮點聚焦
在日照鋼鐵精品基地,一座現代化鋼鐵企業已拔地而起,而為之上下游服務的嵐山鋼鐵配套園區也初具規模,我市第一個千億級的產業集群即將誕生。
在空港經濟開發區,已引進了太古飛機、華翼藍天等一批大項目,在談的航空項目30多個,再有三五年時間,空港經濟開發區將發展成為先進的航空產業聚集區。
在白鷺灣科技金融小鎮,致力于打造集“科技+金融、基金+產業、人才+生態、路演+創業”的多層次綜合新業態,自2017年3月8日啟動實施,截至2017年底,注冊企業722家,實現稅收1.78億元。
上面這三個聚焦2017年日照發展的鏡頭,是我市砥礪奮進聚力發展逆勢蝶變的鮮明注解。這背后,是實施“突破園區、聚力招引”兩年多時間的蓄勢積能,讓日照站在了高質量發展的新起點。
新聞縱深
2015年7月16日,日照召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突破園區、聚力招引”千人動員大會,并出臺《關于“突破園區、聚力招引”的實施意見》,38條“真金白銀”政策措施,吹響了日照新一輪大發展的進軍號。
2015年10月10日,全市效能建設大會召開,這是市委、市政府召開的又一次大規模、重量級的會議,主要是對簡政放權、提高效率、優化服務作出全面動員部署,為“突破園區、聚力招引”再添一把火、再加一把油。
此后,市委、市政府密集出臺產業招商、人才引進、科技創新扶持等“突破園區、聚力招引”的配套政策和考核辦法,設立“六條工作線”。
土地還是那些土地,海域還是那片海域。在“突破園區、聚力招引”這個頭號工程的牽引下,日照再造城市的經濟基因,重塑城市的發展格局。
這是積蓄的新動能——— 統計數字顯示,從2015年7月16日動員會到2017年6月底,我市共招引投資過5000萬元的項目531個,其中,過10億元的28個,招商引資到位資金667.7億元,發展力度之大、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這是搭建的新平臺———以空港經濟開發區、鋼鐵配套產業園、中澳(日照)產業園為代表的新園區建設;以市北開發區的信息家電產業園、莒縣的增材制造及無人機產業園、高新區的大數據產業園等為代表的“園中園”建設;以特色小鎮、樓宇經濟為代表的平臺載體建設,為產業發展鼓足底氣。
這是構建的新機制———向園區領導體制、規劃體制、用人機制、審批機制、投入機制砍下了“五板斧”,特別是推進園區職員制和績效工資制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三年累計向區縣下放89項、向園區下放141項市級管理權限。
記者感言
發展巨變,惟在實干。日照用生動的實踐證明,干與不干不一樣,真干與假干不一樣,大干與小干不一樣;干就有收獲,干就有變化,干就有希望,干就能贏得干部群眾的支持。
與引進了多少項目、資金、技術、人才相比,更重要的是通過“突破園區、聚力招引”的磨礪,鍛造了一支想招商、會招商的干部隊伍,形成了一種你追我趕、不甘落后的生動局面,這成為日照最大的收獲。這也將成為日照打贏“突破園區、聚力招引”提升戰、聚焦聚力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