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敝祆涞倪@首《春日》,以簡潔明快的語言、生動鮮活的意象,描繪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春日勝景圖。這首詩誕生于特定的歷史文化語境之中,蘊含著深刻的哲理與情感,歷經歲月洗禮,依然散發著獨特的藝術魅力,對當代社會有著豐富的現實意義。
溯源:理學思潮下的春日抒懷
朱熹生活在南宋時期,這是一個政治上偏安一隅、文化上卻高度繁榮的時代。朱熹作為理學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體系融合了儒家的倫理道德、道家的自然觀念以及佛家的思辨精神。朱熹創作的《春日》并非單純的寫景抒情之作,表面寫春游泗水,實則暗含深刻的歷史隱喻。
泗水作為孔子講學之地,在南宋時已被金國占領,朱熹從未踏足此地,卻以“勝日尋芳泗水濱”開篇,實則是借“泗水”象征儒家道統的圣地,表達對孔孟之道的追尋。將“尋芳”升華為對圣人之道的探求,反映了當時士人在政治困境中轉向文化救贖的集體心態。詩中“東風”暗喻教化之力,“萬紫千紅”象征儒學智慧的多元性,期望以理學為指引,喚醒人們對道德和正義的堅守,實現社會的穩定與發展。
品韻:意象的哲理性與美學張力
開篇“勝日尋芳泗水濱”,點明時間為風和日麗的好日子,地點是泗水之畔,一個“尋”字,賦予整首詩的靈動,仿佛讀者跟隨詩人的腳步一同踏上探尋之旅。“無邊光景一時新”描繪出春日萬物復蘇、生機盎然的景象,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和心靈震撼。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是全詩的點睛之筆。詩人將抽象的春風具象化為可感知的“面”,仿佛春風有了面容,親切可觸。“識”不僅是感官體驗,更是心智對天理的頓悟,體現宋詩“以理入詩”的特點。
而“萬紫千紅總是春”則以絢麗多彩的畫面,概括了春天的豐富內涵,萬紫千紅的花朵是春天的象征,寓意世間萬物在春日的滋養下,各呈其美。“萬紫千紅總是春”以百花齊放象征儒學包容性,展現“理一分殊”的哲學觀。
啟思:當代生活的春日哲思
《春日》作為經典文本,成為連接古今的文化符號。在快節奏的生活中,人們常常被各種壓力和瑣事困擾,心靈逐漸變得麻木。無論是春日的繁花似錦,還是秋日的落葉繽紛,大自然都蘊含著無盡的詩意與力量。春日不僅是自然現象,更是“生命與希望之歌”。
詩中對真理的探尋精神也與當代社會的創新精神相契合。我們需要像朱熹“尋芳泗水濱”那樣,保持對未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不斷推動社會的進步與創新。
此外,“萬紫千紅總是春”所體現的包容多元思想,對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啟示。我們應該尊重和包容這種多樣性,相互學習、相互欣賞,共同創造一個豐富多彩、和諧共生的社會環境。
踐行:教育實踐中的春日傳承
熙春之時,一場以朱熹《春日》為紐帶,融合日照地域文化與現代文明的特色研學活動在日照拉開帷幕。本次活動依托河山、五蓮山、九仙山等秀麗山水資源,以“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的詩意內涵為核心,通過設置情景對話、研學行走、跨學科探究三大板塊,讓參與者在歷史與現實的交織中感受季節中的文化魅力。
在情景對話環節,學生們分別化身朱熹、日照太陽文化傳承人、現代環保志愿者,展開了一場跨越時空的思想碰撞。扮演朱熹的學生深入解讀“東風”所象征的教化之力,并巧妙聯系日照東夷文化中堯王城遺址的太陽圖騰,探尋古代思想與地域文明的共鳴;傳承人角色結合日照漁民世代相傳的“祭?!绷曀祝瑢ⅰ叭f紫千紅”的詩意與海洋生物多樣性的現實圖景相聯結,展現了傳統文化中蘊含的生態智慧;現代環保志愿者則以日照綠茶生態種植案例為切入點,生動闡釋了詩中“一時新”所蘊含的現代生態意義,讓古老詩句在當代煥發新的生命力。
研學路線“從《春日》到日照海濱的詩意行走”更是讓參與者沉浸式感受詩與遠方的融合。在日照天臺山太陽文化遺址,大家仔細觀察巖畫中的太陽符號,將其與詩中“光景”意象相對比,深入探討自然崇拜與理學“天理”觀的共通性,感受古人對自然的敬畏與思考;走進日照海濱國家森林公園,一場“尋找詩中的‘萬紫千紅’”活動熱鬧開展,切身感受春日萬物生長的蓬勃生機。
跨學科項目“《春日》中的科學、美學與倫理學”則打破了學科壁壘,帶來多維度的文化體驗。科學模塊中,通過測量春分日日照太陽高度角,參與者們將其與詩中“光景一時新”相對照,直觀理解了節氣與地球公轉的密切關系,讓詩意有了科學的注解;美學模塊里,大家臨摹日照農民畫中的春日場景,并與朱熹詩中“萬紫千紅”的色彩運用進行對比,在筆觸與色彩的碰撞中,分析農耕美學與文人美學的差異,感受不同藝術表達中春日之美的獨特韻味。
此次活動不僅讓參與者領略了古代詩歌的藝術魅力,更在日照依山伴河、河水東流至海,綠樹村莊縈繞、桃花櫻花芬芳綻放的美麗春景中,傳遞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創作靈感來自《春日》詩句:“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整首詩的大意為:風和日麗之時游覽在泗水之濱,無邊無際的風光讓人耳目一新。誰都可以看出春的面貌,萬紫千紅,到處都是百花開放的春景。萬紫千紅:形容百花爭艷的春景。
作品依托日照秀麗山河-河山,五蓮山,九仙山風景名勝區,為環境依托,描繪依山伴河,河水涓涓流淌東至海的山水畫,綠樹村莊縈繞,桃樹櫻花樹芬芳綻放的美麗春景,表達對幸福甜美生活的美好向往。
(東港區石臼小學 李家萌/文 楊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