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莒縣公心文化研究會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散記
七月流火百花艷,莒國大地譜新篇。7月5日上午,莒縣公心文化研究會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在岳家村公心講堂內如期舉行。筆者作為一名會員代表參加了會議,現將所見所聞所思散記如下,以期與熱心讀者交流分享。
公心文化研究會換屆掠影
這次公心文化研究會會員代表大會的主要議題是換屆選舉。大會由城陽街道宣傳委員湯啟香主持。有71名會員代表參加會議。
在會上先后分別由劉慶賀同志作工作報告、劉光義同志作換屆工作籌備情況的報告,然后依法進行了民主選舉。在本次大會上,劉慶賀同志全票當選為第三屆公心文化研究會會長,許傳江、劉光義和孫光祥全票當選為第三屆公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劉光義當選為第三屆公心文化研究會秘書長,許傳峰、許傳杰等44人當選為第三屆公心文化研究會理事。經新當選會長劉慶賀提議,聘請李建法、周汝惠、何乃磊為第三屆公心文化研究會顧問,由許衍坤、柳樹營、許衍功、王忠紅擔任第三屆公心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
公心文化研究會發展歷程
莒縣公心文化研究會不是一般的社團組織,它有職責、有使命,并在公心文化的發展完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公心文化研究會是順應岳家村公心思想和公心實踐的需要而產生的。岳家村是公心思想的發源地,公心實踐的實驗田。一部岳家村發展史,就是一部公心思想發展史,就是一部公心實踐史。2001年秋天,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山東省委書記的吳官正同志率省市領導來岳家村視察調研,對岳家村扎實優異的工作給與了高度評價。就在這一年,岳家村成立了公心文化聯誼會,并經聯誼會研究決定每年的11月1日為公心節。在公心聯誼會的基礎上,2011年10月經莒縣民政局注冊正式成立了莒縣公心文化研究會。與此同時,公心文化的標志性建筑“公心亭”、“公心閣”、“公心橋”以及“公心文化廣場”相繼建成開放。截至2017年已經舉行了17屆公心節大會。每一屆都有鮮明突出且帶有針對性的主題。多年來,公心文化研究會在岳家村公心思想的實踐發展過程中,以研究公心文化、推動公心實踐、弘揚公心精神、倡導公心為民為宗旨,在公心理論的創立,公心思想的發展,公心文化的推廣等方面都做出了一定貢獻。在研究“公心”文化的淵源與內涵,傳播弘揚、總結提升公心文化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公心文化研究的提升與發展
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人大代表、岳家村黨支部書記許傳江說:“公心就是共產黨員的初心”。這就是許傳江帶領黨員干部們在公心治村的實踐中創立的獨具特色的公心文化。作為公心文化研究會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要把這一來源于社會實踐的理念進行系統全面深刻地總結提煉和升華,使這一精神財富更加高于實踐,指導實踐,發揚光大。
連任三屆的莒縣公心文化研究會會長劉慶賀同志在向會員代表大會報告工作時,對公心文化的研究成果、內涵和要義作了比較全面系統地詮釋。
概括公心文化的理論要義就是: 維護一個核心,依靠三大精神,保持四種行為,提升四個境界,具備四個素養,落實四條準則,遵循五項要求,實踐八大載體,體現八字內涵。
一個核心就是:踐行黨的以人民為核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三大精神就是:一是“三吃”:吃苦、吃氣、吃虧;二是“三無”:無官心、無傲心、無私心;三是“三靠”:靠清白站穩自己的腳根;靠實干樹立自己的形象;靠真誠贏得群眾的信賴。
四種行為就是:去私、正身、垂范、奉獻。
四條準則就是:公心向黨、公心為民,公心處事、公心律己。所謂公心向黨,就是公心為念,黨性為尺;唱響主旋律,凝聚正能量;以黨性筑牢理想信念,以公心規范思想行為。所謂公心為民,就是公心是則,民心是鏡;拓出新天地,開創新生活;以公心贏取百姓真心,以民心檢驗執政成果。所謂公心處事,就是公心立德,身正立信;顧大局講原則,懷公道,慎用權;以公心維護群眾利益,以公道倡樹正氣淳風。所謂公心律己,就是公心常銘,清廉常記;嚴律己、寬待人,去私欲、戒奢靡;以公心還原公仆本色,以清廉摒除“四風”侵蝕。
四個境界就是:亦公亦私、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大公無私。人生的境界在最初時可以既存公心,也存私心;進而先干好公眾的事,再考慮私人的事;進而公眾的事干好了,卻忘了個人的事;最后升華到“大公無私”的境界。
一個人要做到大公無私,必須具備四個方面的素養:大局至上的政治覺悟,事業至上的工作態度,他人至上的思想境界,卓越至上的人生坐標。
五項要求就是:以公心思想凝聚力量、以公心文化啟迪心智、以公心精神提升境界、以公心標準規范行為、以公心成果惠及百姓。
八大載體就是:經濟發展、管理民主、生態優美、村風文明、生活幸福、富樂和諧、崇德尚孝、宜居樂業。
這些理論要義環環相扣,相輔相成,基本構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公心文化理論體系。其基本內涵就是:公眾,公平,共創,共享。
公心。
公心文化研究任重道遠
新當選的公交文化研究會領導班子成員一致表示:在思想認識上要有新提高;在理論研究上要有新亮點;在工作布局上要有新舉措;在隊伍建設上要有新機制。理事會要開展相應的研究活動,讓會員們產生強烈的歸屬感、存在感和自豪感。公心思想和實踐在不斷發展,公心理論研究就要不斷創新,公心研究活動就要不斷豐富。身為公心文化研究者是自豪的、光榮的,肩負的任務是艱巨的、神圣的。與會人員紛紛表示,今后要更加嚴格規范自身,切實做好公心文化的踐行者,并且立足現代新媒體,努力做公心文化的傳播者和弘揚者,讓公心文化再上新的臺階。肩負起新時代賦予公心文化研究者的光榮使命。(通訊員 朱云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