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莒縣訊(通訊員 鄭麗娜)11月5日,莒縣鄉村振興暨打造文化名城旅游名城推進會議召開,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造文化名城、旅游名城進行再動員、再部署、再推進,為打造“一強三名”建設富強美麗幸福新莒縣注入新動力、增添新動能。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造文化旅游名城,是實現“一強三名”奮斗目標的核心支撐和實際步驟,是貫徹中央、省、市重大決策部署的政治責任,是莒縣最大的特色和優勢,面臨著中央和省、市推動高質量發展帶來的重大政策機遇。莒縣充分認識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文化名城、旅游名城的極端重要性、緊迫性,將進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機遇、突出特色、發揮優勢,積極探索新模式、新機制、新路徑,在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中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
莒縣將迅速啟動沭河兩岸鄉村振興生態產業帶建設。把沭河作為鄉村振興乃至縣域經濟發展的核心軸、隆起帶,把推動“擁河發展”、打造沭河兩岸鄉村振興生態產業帶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總抓手”“主引擎”,沿沭河兩岸打造現代農業產業區、林水會戰生態區、美麗鄉村宜居區、文化旅游景觀區、振興工業聚集區、城市中央活力區“六大功能區”,形成“一帶、六區”發展格局,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打造現代農業示范區。以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為重點,加快推進田園綜合體示范、優勢產業提升、新型經營主體培育、產權制度改革試點、農產品品牌培育等現代農業“五大工程”。打造林水會戰生態區。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整體規劃、分類施策、系統治理、全域覆蓋,實施林水會戰“雙十工程”,打造天藍地綠、山清水秀、美麗莒縣。打造美麗鄉村宜居區。堅持以點帶面、分類推進、整體提升,打造美麗鄉村、特色小鎮,實現城鄉供水、環衛、公交、污水處理、燃氣“五個一體化”。重點開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特色小鎮創建、城鄉環衛一體化、農村暢美道路和脫貧攻堅“五大行動”。打造文化旅游景觀區。堅持文旅融合、一體規劃、全域發展,以“三山兩河一城一區”為龍頭,串聯沭河上下游文旅資源,打造“一河清流水、一條文化廊、一道風景線”特色文旅景觀。打造振興工業聚集區。樹立“四拼”“四論”理念,按照“提升經濟開發區、突破高新技術產業園、壯大海右工業園、拓展高端塑料產業園”的思路,推動“四大園區”錯位發展、差異競爭。以“四大園區”為平臺,做強產業、做大企業,突出抓好精細化工、汽車及零部件兩大支柱性核心產業。打造城市中央活力區。老城做文化,推動“文”“旅”“商”融合發展,打造文化旅游之城。新城現代化,建設“以人為核心”的宜居城市,打造生態宜居之城。產城融合化,構建“中央活力區”,建設莒縣的CBD,打造創新活力之城。
打造文化名城、旅游名城,莒縣將堅持全域化謀劃,樹立“全域旅游”發展理念,把全縣作為一個大的景區,高起點、高水平、高標準編制文化旅游總體發展規劃,積極創建省級旅游強鎮,打造一批鄉村旅游品牌。堅持龍頭帶動,昂起“龍頭”,帶動“龍身”“龍尾”擺起來,讓整條旅游“巨龍”騰飛。堅持精品化打造,精品化打造旅游項目、旅游設施、旅游產品,以實施“十大重點工程”為抓手,打造精品高端文化旅游。堅持融合化發展,樹立“跨界融合”理念,推動“旅游+文化”“旅游+體育”“旅游+工業”。堅持多元化營銷,突出營銷創意、拓寬營銷渠道、形成營銷合力,打響“毋忘在莒”文化旅游品牌。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推動鄉村振興、打造文化名城、旅游名城,莒縣將進一步解放思想抓落實。積極轉觀念、拓思路、勤實踐,把思想觀念統一到推動“擁河發展”上來,統一到鄉村振興、文化旅游上來,以開放的思維和心態,迎接擁河時代。強化責任抓落實。健全領導機制,形成聯動機制,夯實基層基礎,樹牢“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切實維護群眾利益。創新政策抓落實。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運用市場化手段,落實中央支持實體經濟、民營經濟發展政策措施,拉動更多金融資本、社會資本和工商資本參與鄉村振興和文化旅游。激活人才抓落實。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為推動鄉村振興、發展文化旅游,提供良好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強化督查抓落實。每一項工作都落實到具體項目,對于已經確定的項目,不等不靠、先干起來。加強對重點工程項目的督查,把督查考核成績與干部任用掛鉤,堅持以實績論英雄、憑政績用干部,樹立正確用人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