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日報/日照新聞網訊 初秋時節,踏入莒縣庫山鎮的田野,目之所及皆是生機盎然的景象——連片的丹參葉片舒展著深綠,黃芩枝頭綴滿細密的花苞,微風拂過田間,一縷縷清苦又醇厚的藥香便縈繞鼻尖,引得蜜蜂在花叢間嗡嗡穿梭,勾勒出一幅“藥材飄香、產業興旺”的鄉村振興圖景。
庫山鎮能成為中藥材生長的“沃土”,離不開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這里地處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區,土壤以沙壤土和棕壤土為主,透氣性好、肥力適中,恰好契合丹參、黃芩等道地藥材的生長習性,天然構成了中藥材的最佳適生區。
農業農村部參茸產品質量檢測中心檢測報告顯示,庫山黃芩的黃芩苷含量達16.3%,遠超9%的國家標準;丹參酮IIA含量達0.42%,是0.2%國標的兩倍多。憑借過硬的品質,“莒縣丹參”“莒縣黃芩”成功通過農業農村部登記,獲評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為莒縣中藥材產業打上了“金字招牌”。
然而,優質的資源稟賦只是產業發展的“起點”。如何將自然優勢轉化為富民強縣的“勝勢”?莒縣給出的答案是:以科學規劃為引領,用政策紅利破題,讓道地藥材從“田間作物”成長為“支柱產業”。
早在2018年,莒縣便將中藥材產業置于鄉村振興八大特色產業之首,在《莒縣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中,精準劃定庫山鎮、東莞鎮、碁山鎮東北部及招賢鎮北部為“莒縣中藥材”優質生產區,為產業發展劃定清晰“路線圖”。隨后出臺的《莒縣鄉村產業振興扶持辦法(試行)》更是拿出真金白銀的支持——對新建連片300畝以上的中藥材農業經營主體給予專項獎補,政策與資金的雙重驅動,迅速點燃了農戶的種植熱情。
如今,莒縣中藥材產業已形成規模化、集群化發展態勢:全縣丹參、黃芩、瓜蔞、金銀花等道地藥材種植面積達4.17萬畝,年總產量0.97萬噸,產值突破2億元。其中,黃芩種植面積及產量占全省的60%,丹參產量占全省總產量的40%。庫山鎮先后獲評全國“中藥材之鄉”、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依托7家中藥材購銷企業和30余名購銷大戶,年均購銷中藥材干品達50萬公斤,產品不僅暢銷安徽亳州、河北安國等全國知名藥材市場,更成為廣州白云山、上海華宇、天津天士力等國內龍頭藥企的穩定供應商,實現了從“種得好”向“賣得好”跨越。
在擴大規模的同時,莒縣更注重產業“質”的提升,通過科技創新、綠色種植、品牌打造,為中藥材產業注入高質量發展動能。
科技是產業提質的“核心引擎”。莒縣深化產學研融合,積極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重點攻關中藥材良種繁育、病蟲害綠色防控、重茬治理等技術難題,讓“科技因子”滲透到種植全流程。與此同時,莒縣通過科技示范田建設、現場技術指導、集中培訓等方式,為藥農提供產前、產中、產后全鏈條服務,累計培訓農民專業合作社骨干4000余名,其中600余人獲得“女農民技術員”“科技能手”認證,讓更多藥農掌握了科學種植的“真本領”。
綠色是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底色”。莒縣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在庫山鎮雙泉村建設中藥材野化基地,在招賢鎮大河東村打造120畝丹參綠色種植示范基地,在庫山鎮小庫山村建成500畝瓜蔞生態種植基地,示范推廣生態防控、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有機肥替代等綠色技術,更創新實施統一育苗、統一供苗、統一栽培、統一肥料、統一防治、統一收割、統一交貨管理模式,從源頭保障中藥材品質。
品牌是產業增值的“關鍵密碼”。莒縣不僅聚焦“種好藥”,更著力“深加工、創品牌”,通過招引龍頭藥企、扶持本土加工企業,延伸中藥材產業鏈條,研發出艾草香薰、養生飲品、藥膳美食等高附加值產品,推動藥材向“藥食同源”“康養產品”轉型。同時發揮“莒縣丹參”“莒縣黃芩”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和農產品地理標志“雙認證”優勢,通過展會推介、媒體宣傳等方式,持續提升“莒縣道地中藥材”的知名度與美譽度。目前,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飲片精深加工項目已落地庫山鎮,該項目計劃投資1.2億元,投產后年產值預計達1.8億元,將進一步推動莒縣中藥材產業向“精深加工”邁進。
產業發展的最終目標,是讓農民共享紅利。莒縣始終將“聯農帶農、富民增收”作為中藥材產業發展的落腳點,創新探索出“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村集體+農戶”等多元發展模式,讓藥農深度融入產業鏈。
在長嶺鎮荊家村,金豐土地股份合作社以金銀花產業為紐帶,整合村集體土地統一發包給農戶,合作社全程提供種苗、技術、管理服務,農戶則按照實際畝產的15%—30%向合作社繳納收益,既降低了農戶種植風險,又保障了穩定收益——如今,荊家村金銀花種植畝均利潤達1500元以上,帶動800余人就業。不僅如此,合作社還聯合4家藥材企業、12個種植大戶和13個村集體成立金銀花產業聯盟,統籌資源、抱團發展,打通“種、育、加、儲、銷”全鏈條,帶動“鏈上”村集體增收50余萬元。
庫山鎮解家河村則通過“土地入股”的方式,打造1200余畝藥食同源有機金銀花片區。村集體和農戶以土地經營權入股,不僅能獲得每畝600元的保底租金,每年還能享受不低于300元的分紅,300余名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務工,真正實現“顧家、增收兩不誤”。
從自然稟賦到產業優勢,從規模擴張到質量提升,從企業發展到農戶增收,莒縣中藥材產業正沿著綠色化、標準化、品牌化、產業化的道路穩步前行。如今,這片土地上的藥香愈發濃郁,不僅飄出生態之美,更奏響鄉村振興的“富民樂章”,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藥”動力。(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崔維瑩 通訊員 孫業勇 榮生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