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日報/日照新聞網訊 在加快綠色化、低碳化的高質量發展浪潮中,日照經開區作為全市經濟發展的主戰場,如何在持續改善環境質量的同時,做好新上項目環境要素保障,成為擺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近年來,日照經開區生態環境分局創建“黨旗引領 生態先鋒”黨建品牌,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將紅色基因注入生態保護各環節,探索出一條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的創新之路,為全區高質量發展注入了綠色動能。
創新破題 黨建思維激活綠色引擎
“問題從哪來—癥結在哪里—黨員怎么干”,該局創新推出“三問機制破難題 黨建引領促發展”活動,以頭腦風暴破解發展難題,將黨建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循著這個閉環路徑,一系列環保難題逐漸破題——
在工業余熱資源開發中,亞太森博建成全球首家煙氣消白及余熱回收工程,年節約標煤14.7萬噸、減排二氧化碳38.25萬噸,為447萬平方米區域提供民用供暖;光大環保通過生物質能源替代燃煤,年減少煤炭消費3.5萬噸。
在廢水治理領域,青島啤酒、世濤啤酒與污水處理廠構建碳源協同利用模式,年減排二氧化碳880噸,節省成本超150萬元;中紡糧油與市第一污水處理廠的碳源綜合利用項目,年削減碳排放92.73噸,節約運行成本161萬元。
日照經開區入選山東省減污降碳協同創新首批試點,亞太森博、恩川環保等企業入選全省前兩批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企業,金橋節能拿到“零碳工廠”認證……黨建引領下的綠色革命,正重塑著日照經開區的產業生態。
宣教賦能 黨員先鋒播撒生態理念
5月22日,日照經開區生態環境分局黨支部部分黨員走進北京路街道北城社區,向居民普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知識。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該局推出“請進來—走出去—站上臺—躬下身”的“四位一體”宣教模式,讓環保理念深入人心。
該局通過邀請省環科院專家授課、組織企業交流、開展支部共建,夯實理論根基;借助干部掛職、紅色教育基地實踐、政企聯動觀影等活動,拓寬生態視野;組織中層干部進街道、進學校、進企業開展專題講座,將環保知識轉化為生動實踐。
今年,該局打造的《以“喚綠之旅”推動提升生態工業園區建設水平》案例入選生態環境部宣教先進典型案例名單。從理論課堂到田間地頭,黨員干部用腳步丈量生態責任,用行動詮釋初心使命。
以民為本 主動作為書寫為民答卷
一串串數字見證黨建引領下的民生溫度:累計解決群眾環境訴求153件,確認31個項目污染物總量指標,批復35個項目環評報告;今年上半年,全區PM2.5濃度同比下降12.2%,優良天數比例提升5.4個百分點,傅疃河大古鎮斷面水質首次連續4個月達Ⅲ類標準。
民生賬本,是黨員干部用行動書寫的:針對河流水質不穩定問題,徒步巡河巡灣400余公里;為保障項目落地,開辟環評審批“綠色通道”;建立企業環保管家制度,提供精準服務。
“黨建不是虛功,而是要聚焦發展、聚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增強群眾生態獲得感。”日照經開區生態環境分局黨支部書記孫勇強表示。
從三問機制到民生賬本,從技術攻堅到理念傳播,日照經開區生態環境分局用實踐證明:當黨建與業務同頻共振,黨支部就成為錘煉隊伍的“煉鋼爐”。在這里,每一名黨員都是生態文明的傳播者、綠色技術的創新者、民生福祉的守護者。
放眼日照經開區,碧水藍天的自然環境、向新向綠的產業生態,讓這片沃土更具生命力與吸引力。“黨旗紅”與“生態綠”的交相輝映,讓高質量發展的成色更足。(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胡穎 牟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