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上午,2023年山東省生態環境廳“海、湖、河‘放魚養水’聯袂行動”濟寧南四湖專場活動在微山縣微山湖國家濕地公園舉辦,10萬余尾魚苗被放流進入微山湖安家。
“放魚養水”是指通過人工放流的措施,來增加水域生物資源數量,進而改善生物群落結構,養護水域生態環境,對改善生物多樣性、凈化水質具有重要意義。近年,山東各地持續開展“放魚養水”活動,“以魚凈水、以魚養水”,保護了生物多樣性、改善了水域生態環境。
微山縣自2005年以來,已連續19年在南四湖實施大規模人工增殖放流活動,累計投放各類優質苗種達4.3億余尾,對擴大微山湖魚類種群規模、改善生態環境、增加漁民收入發揮了重要作用。“人工放流投放的鰱魚、鳙魚,可以過濾湖水中的浮游生物凈化水質,而草魚和鯉魚因食用湖中水草和螺螄,又可起到轉移湖內營養物質的作用。”微山縣漁業發展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介紹。
生物物種多樣性狀況的持續改善離不開當地的有效治理與保護。為打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美麗家園,微山縣著力健全南四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的各項制度機制,扎實推進《南四湖流域生態保護三年行動計劃》;強化生態修復,累計投入14.9億元,目前濕地面積達16萬余畝,環南四湖生態屏障進一步鞏固,生物多樣性得到全面恢復;建成山東首家濕地研究院,持續開展南四湖漁業資源研究與保護,為保護水生生物多樣性提供堅實保障。
自人工放流活動開展以來,微山湖內已初步形成了鯉、鯽、青蝦、大閘蟹等水產自然種群,南四湖水生生物種群數量逐步恢復,種群結構趨于優化,“放魚養水”在水質凈化、減少水體富營養化及生態修復中發揮的作用日益顯現。目前,微山湖鳥類達到290多種、魚類約78種、水生植物74種,曾絕跡多年的水雉、白枕鶴、東方白鸛等珍稀鳥類重現,被譽為“鳥中大熊貓”的震旦鴉雀和全球極危物種青頭潛鴨在南四湖大量繁衍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