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記者 田文佼 實習生 陳麒宇
戴世俊簡歷
戴世俊,1979年12月生,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安東衛街道后合莊人。現任海爾1169大連中心總經理。1996年就讀于日照三中,2004年畢業于青島理工大學市場營銷本科專業,在校期間主持的創業計劃“綠欣公司”獲得大學生“挑戰杯”創業計劃大賽二等獎。同年入職青島海爾。海爾大學培訓畢業后從海爾基層做起,北京、安徽、江西、青島等一路走來,歷任平臺推進、市場區域經理、分公司網絡部長。2007年入選營銷精英并參加集團S1營銷培訓,2011年回青島總部擔任海爾電器自由渠道戰略部部長,2012年調任海爾電器海口中心總經理。曾獲海爾集團金錘獎提名獎,市場獲得快速增長。2014年起擔任海爾電器大連中心總經理。
在2015上海家電博覽會期間,海爾舉辦了多場發布會,而每一場發布會上,都可以聽到海爾“從制造產品,到制造創客”的聲音。海爾已經從制造家電產品的企業轉型為面向全社會孵化創客的平臺。作為海爾電器大連中心總經理,戴世俊參加了這次發布會。
“我是平凡的我,但要創造出屬于自己的不平凡。”戴世俊說。青春·砥礪前行
“家鄉是我的根,是牽在手里的那根風箏線。”離家快20年的戴世俊,已經參加工作12年了。全國32個省,他踏足20多個。然而歲月眷顧,沒有在他的臉上留下過多的痕跡:一張娃娃臉始終掛著自信的笑,使得這個37歲的中年男子顯得分外年輕、精神飽滿。
1979年末,戴世俊出生在嵐山區后合莊村。父母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沒有別的特長,“只有一股子堅韌勁兒。”戴世俊說,“父母話不多,老黃牛的性格,任勞任怨。認準了一個目標就執著往前走。日照人這種傳承的勤勞、執著的精神很難得。”作為家中長子,戴世俊從小受父母的影響,聽話懂事。
在戴世俊的記憶中,嵐山區后合莊村是嵐山最美的一個小山村。那里山清水秀,漫野繽紛。“童年最深的印象就是村里的合莊水庫。那里是我跟小伙伴們游戲的樂園。河里的水清得可以直接舀起來喝。春天漫山遍野的桃花、梨花,夏天的槐花,秋天的果子成熟,漫野的金黃,美不勝收。放學后在山坡放羊,迎著夕陽的余暉看著眼前的景兒,多么美麗的一幅畫面!”戴世俊陶醉在童年故鄉的回憶中。
童年是一生中最快樂無憂的時光。
讀小學的時候,戴世俊在舅舅的班里就讀。亦師亦父的舅舅對戴世俊更是嚴上加嚴。這也培養了他從小就勤勉的好習慣。初中時,戴世俊學習成績就“顯山露水”出來。他代表兩個村的中學生去市區參加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那是我第一次走出山村進城,雖說日照當時剛建市沒有幾座高樓,但相較山村里的泥濘道路和低矮的房屋,已經讓我眼花繚亂了。從那時就默默下決心,要去大城市看一看。”
1996年,戴世俊在日照三中讀高中。班上大多是農村孩子,大家的一日三餐都是常年不變的煎餅卷醬菜。學校的硬件設施并不好,幾十名男同學住在一間房,夏天蚊蟲多,連個蚊帳也沒有,到了冬天更是徹骨的寒冷。然而“共患過難、吃過苦”,使得戴世俊與班里的同學們關系更加的融洽,結下了“革命友誼”。“艱苦的環境造就了我們吃苦耐勞的精神。集體生活也培養了我們與人為善、與人相處的能力。”這些都是戴世俊以后成長的路上最需要也是最珍貴的品質。
度過了艱苦的高中生活,戴世俊考取了青島理工大學市場營銷專業。大學期間,戴世俊大部分時間都在泡圖書館。從小生活在農村的他,從沒有見過這么多的書,一見到大學圖書館里幾十萬的藏書,戴世俊欣喜若狂。他一邊給自己充電,一邊又不間斷地參加勤工儉學。為給家里減輕負擔,他給校刊做招商,在假期開辦學生輔導班,做產品推銷……他也是理工大學社會實踐部的負責人。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加速了戴世俊的成長。2003年,在學院陶勇教授的支持幫助下,戴世俊代表學校,參加了全國大學生“挑戰杯”大學生創業大賽,他和同學提交的“綠欣公司”項目,獲得了創業計劃大賽二等獎。
“大學生涯中,最值得感謝的就是陶勇老師,他給我的影響是巨大的。當時,我們每天都會在他的家里討論課題和項目,經常到夜里12點多。師母會給我們加夜宵。那段時間雖然是艱苦勞累的,比起我們收獲到的,那些個通宵達旦不足掛齒。”回憶起那一段共同奮斗的日子,戴世俊覺得累并快樂著。
在這種學習與實踐結合的氛圍中,戴世俊不斷地完善自己,快速地成長起來。2004年,戴世俊大學畢業。通過大學校園招聘,他以優異的表現被海爾集團錄取,這也給他的大學生涯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與此同時,戴世俊年輕的戰場上也將開啟一段新的征途。挑戰·策馬揚鞭
2005年,在海爾總部實習一年后,戴世俊從海爾大學畢業,被派遣到江西。
品牌都須從終端做起。雖然當時海爾在中國的北方已經開拓了廣袤的市場,而在南方城市,將海爾做到全民認可并非易事。戴世俊被分配到江西的蘇寧電器做推廣營銷。由于不熟悉本地市場運作和人際關系的不通暢,前半年,戴世俊業績并不客觀,只能拿到保底薪酬。這下子刺激到了戴世俊的神經:再這么干下去,不僅連自己的生活都難以維持,恐怕連工作也會難保。
他轉變思維,策劃活動。一場場的活動他堅持身先士卒,帶領著大家迎難而上。一年后,戴世俊和他的團隊得到了蘇寧的認可,業績也在扶搖直上。然而就在這個時刻,他選擇挑戰另一種模式——— 去更艱難的地區鍛煉。
“襟領江湖,控帶閩粵”,說的是江西省撫州市。撫州處于贛閩交界,人流混雜,經常會出現打架斗毆事件,風土人情也與北方大相徑庭。前幾任海爾駐撫州的經理都被打過。戴世俊的這個選擇遭到了海爾上級領導的反對。公司考慮到戴世俊年紀尚小,單純耿直,經驗不足,出于對年輕職工的保護,拒絕了戴世俊的請求。
戴世俊的執意要求,加之撫州急需人員進駐,公司才勉強答應了他的要求。戴世俊到撫州的第二個月,撫州的市場銷量就翻了一番。他用心策劃活動,經常和員工討論到后半夜;他走遍撫州的每一個區縣、鄉鎮,考察市場,因地制宜設計品牌推廣;面對客戶的刁鉆和不講情理,他耐心地一遍又一遍解釋……不滿25歲的戴世俊,肩上卻背負著并不輕松的責任。
他做的每一場營銷活動都首先站在客戶的角度去考慮盈利,在撫州的第一場營銷活動一炮打紅,客戶也被他感動。之后的每一場營銷活動,戴世俊都親力親為,加班加點,認真研究方案。印象最深的就是在撫州崇仁縣做活動,每次做活動都會吸引全縣的人來圍觀,崇仁縣一條街都被堵住了。“一些客戶是比較刁,那么這時候就是發揮我們日照人的真誠和隱忍的好時機了。”憑著一股子倔勁兒,和待人的真誠與友善,撫州市場被他打開。
隨后這種模式被復制到其他的城市,總能一炮而紅。
輾轉全國,安徽、江西、海南、大連……二十多個省份都留下來戴世俊的腳步和漂亮的成績單。
銷量拉動業績。從無到有,從不可能到有可能,一路走下來,戴世俊充滿了成就感。“那段時間很辛苦,但是成長很快。人總要挑戰一下表面上看起來不可能的事,這樣的人生更有樂趣。別人認為難得,說不定你用你自己的方式能成功。”平凡·海爾精神
“工作中怎么去把人凝聚起來,不是靠利益和感情,是靠共同的目標和理想,用科學的管理制度,海爾教會我們基本的做人做事方法:公平公正,永葆創業創新精神。”
在海爾的十幾年,戴世俊始終保持著積極向上的創新創業信念,他把收入和利潤放在一邊,把客戶認可度高舉頭頂。
2012年,戴世俊在海南做分中心總經理的時候,曾接到過一個訂單:在西沙群島最南邊的的永興島,一戶人家買了兩個冷柜。這個小島距離海口有410公里。若計算運費、配送等費用,這單生意是賠本的,“每個地方都能做到無障礙的送達,用戶就自然就選擇你。”戴世俊說。
“我們不可能要求在每一個節點上都盈利。盈利是靠品牌的口碑和用戶的認可度。用戶流量有了,盈利是自然而然的。不斷發展我們的粉絲,這種粉絲是一個企業最大的財富,而不是收入和利潤。”
“海爾創立于1984年,經過28年創業創新,從一家資不抵債、瀕臨倒閉的集體小廠發展成為全球白電第一品牌。”這是最常見的對海爾集團的介紹。如今的海爾,從傳統制造家電產品的企業轉型為面向全社會孵化創客的平臺,致力于成為互聯網企業,顛覆傳統企業自成體系的封閉系統,而是變成網絡互聯中的節點,互聯互通各種資源,打造共創共贏新平臺,實現攸關各方的共贏增值。日日順作為海爾電器集團的綜合服務業務品牌,正慢慢地走進了千家萬戶,同時也得到了行業的認可,阿里28.22億港元戰略投資海爾電器,與海爾日日順聯手打造家電及大件商品的物流配送、安裝服務等整套體系及標準,該體系將對全社會開放,讓海爾這一傳統行業逐步與互聯網緊密接軌。
日日順品牌以誠信為核心,為用戶提供“你需要,我送到”的全流程順心服務體驗,成為后電商時代的引領,現在日日順已經成為國內首個品牌價值過億、誠實可信的物聯網品牌。作為海爾集團駐大連的日日順主要負責人,戴世俊從零做起,從一個個社區推銷日日順快遞柜開始,逐漸打開了大連市場。
對于海爾,戴世俊說海爾的精神是一種信仰:“工作中怎么去把人凝聚起來,不是靠利益和感情,是靠共同的目標和理想,是靠科學的管理制度。海爾教會了我們基本的做人做事的方法:公平公正,永葆創業創新精神,每天都會有危機意識。這樣的海爾精神才是我們當代年輕人努力追求‘凡人不凡舉’的人生意義。”
2014年元旦,戴世俊被派駐大連,任海爾集團大連分公司總經理。工作不到兩年,他全面打開了大連市場。他不斷地探索與努力,始終堅守著一個信念:把別人視為絕對辦不到的事辦成;把別人認為非常簡單的事千遍萬變持之以恒不走樣地堅持下去。這就是海爾精神。
“在我們年輕人的心中,成功是個了不起的字眼,就如同遠方那一座雄偉的山峰,可望而不可及。然而當我們面對這座燃燒的花園時,我們就會明白,成功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每天只做一點點。如果我們能夠選擇目標持之以恒地做下去,總有一天,奇跡也會在我們手中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