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海天旅游度假區金融穩定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相關部門和金融機構,到兩城大集開展“守住錢袋子·護好幸福家”防范非法金融主題宣傳活動。在金融創新與科技發展深度融合的時代,防范非法金融活動不僅是維護金融秩序的必要之舉,更是守護民生福祉的關鍵任務。
制度監管為防范非法金融活動提供堅實保障。當前,部分非法金融活動利用監管空白地帶,以“虛擬貨幣理財”“消費返利”等新型概念為幌子行騙,根源在于制度建設未能及時跟上金融創新的步伐。因此,需加快構建覆蓋線上線下、穿透式監管的制度框架,明確各監管部門權責邊界,建立跨區域、跨部門的協同監管機制。同時,加大違法懲處力度,提高違法成本,以“零容忍”的態度形成法律震懾,讓不法分子不敢觸碰法律紅線。
金融宣教為防范非法金融活動注入內生動力。群眾金融素養的提升是防范非法金融活動的第一道防線,許多受害者因缺乏基本的金融知識與風險意識,被虛假承諾迷惑,最終血本無歸。這警示我們,需將金融教育納入全民教育體系,針對不同群體開展精準化、常態化的宣傳活動。對老年群體,通過社區宣講、情景劇演繹等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防詐騙知識;對年輕投資者,利用短視頻、網絡直播等新媒體渠道揭露“校園貸”“虛擬貨幣陷阱”的套路;對小微企業主,開展正規融資渠道與風險識別的專題培訓。
技術賦能為防范非法金融活動打造智慧盾牌。在數字化時代,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科技手段成為防范非法金融活動的利器。通過建立金融風險監測平臺,運用科技手段對海量交易數據進行實時分析,能夠快速識別異常資金流動、高頻虛假交易等風險信號。此外,利用生物識別、反洗錢智能系統等技術,可有效阻斷非法資金流轉,提升風險防控的及時性與精準性。
防范非法金融活動是一場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持久戰。制度為防范提供剛性約束,宣教激發公眾的主動防御意識,技術則賦予監管現代化的“火眼金睛”。唯有三者協同發力,構建起立體化、智能化的防范體系,才能真正斬斷非法金融活動的利益鏈條,守護好人民群眾的“錢袋子”。(解友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