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緊日子”中錘煉“硬作風”
來源:大眾網 發布時間:2025-08-17 11:57:14
近日,新修訂的《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針對強化“四風”糾治特別是深化整治鋪張浪費現象,進一步嚴明紀律要求,讓制度長牙帶電,把過緊日子的要求落到實處,黨員干部要以《條例》為綱,持之以恒錘煉過硬作風,以自身的“緊日子”孕育出人民群眾的“好日子”。
節儉樸素、力戒奢靡是對資源敬畏、對人民負責,更是我們黨的政治本色和優良傳統,在過緊日子中更能傳承焦裕祿與群眾“分被而眠”的魚水深情,感悟谷文昌對群眾“秋毫無犯”的錚錚鐵律,夯實勤儉節約的思想根基。從革命年代“紅米飯、南瓜湯”的艱苦奮斗,到新時代“光盤行動”的全民實踐,一粥一飯、一點一滴,都關乎國計民生。揆諸當下,機關內部大手大腳、鋪張浪費之弊雖得到有效遏制但尚未根除,有的干部還存在“打印紙隨手扔、空調徹夜開”的行為,這些現象看似小事,實則消耗群眾的信任,損害影響黨和政府的形象。
黨員干部帶頭過緊日子,不是權宜之計、一時之需,更不是“沒苦硬吃”,傳遞的是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堅定決心。從近年來查處的違紀違法典型案例來看,初心失守、作風蛻變、享樂養尊之人,更容易走上以權謀私的歧途,滑向違法犯罪的深淵,不僅毀掉自己的人生,還給黨和人民的事業造成損失,留下令人扼腕的深刻教訓。《條例》把過緊日子的要求細化為日用而不覺的行為準則,讓黨員干部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多管齊下,糾歪風與樹新風并舉,確保緊日子過得扎實、過得長久,讓作風建設的長效機制堅如磐石,清風正氣持續充盈。
當然,黨員干部帶頭過緊日子,并不是降低工作標準,而是要把有限資源用在發展急需、群眾急盼的地方,“置頂”群眾呼聲。要將“精打細算”融入工作日常,從嚴從緊控制非重點、非剛性、非急需支出,集中財力辦好大事要事、民生實事,把群眾的“問題清單”變為干部的“成效清單”,多算“民生賬”、少打“政績牌”。在項目申報時多問“群眾是否真需要”,在資金使用時多算“投入產出比”,在統籌上多做“加法”、在投入上多做“減法”,多思群眾苦、少圖個人便,讓發展成果更多惠及全體人民,避免“為了花錢而花錢”的形式主義,堅決杜絕“面子工程”“形象工程”。
治國之道,富民為始;為政之本,在于節用裕民。黨員干部要把過緊日子當作檢驗初心的“試金石”,用作風轉變的“實效”換取群眾滿意的“笑臉”,真正讓每一分錢都帶著“民生溫度”,轉化為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