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沿著小路拾階而上,但見山峰連綿起伏,湖面碧波瀲滟,飽滿的蘋果俏立枝頭,清甜的果香在鼻尖縈繞……徜徉在湖光山色里,滿目綠意森森,給眾人帶來縷縷清涼,這就是莒縣丹鳳山。
面對滿目瘡痍的丹鳳山,莒縣按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發展理念,將丹鳳山景區列為全縣旅游發展重點工程,積極開展礦坑治理修復工作。
“本著邊建設邊修復的原則,在莒縣國土資源局相關業務科室的具體指導下,山東鼎昌能源集團先后投入資金3000多萬元,對6處廢棄礦坑進行了重點生態修復,建成水庫、塘壩、水塘等水利設施,水域面積達200多畝。”望著山間碧波蕩漾的水面,莒縣國土資源局礦產整治工作線主任王龍增自信地說。
據悉,丹鳳山景區是莒縣“三山兩河一城”旅游發展中的重點工程,項目區總面積1200公頃,計劃總投資22億元,其中景區景點工程建設投資12億元,居民養老地產項目投資10億元。
“景區遵循‘文旅融合、生態低碳’的原則,按照‘山海聯動、城鄉適宜、特色主導’的理念進行建設,著力打造‘毋忘在莒、夢棲丹鳳’的品牌形象。”丹鳳山旅游度假區負責人鄭偉介紹,“景區景點工程建設中,一期工程完成建設投資3.6億元,整修道路23.6公里,建成或改造小水庫、塘壩、谷坊17處,營造水保林、經濟林200多公頃,栽植各類苗木430余萬株。”
為了盡快修復礦區生態,在莒縣國土局和上級國土資源部門的指導下,該景區邊建設邊進行修復,先后投資1200多萬元,投入人工15000多個,動用挖掘機、翻斗車等機械6500多臺(輛)。
“按照修復方案,施工方對礦坑周邊先進行鋼筋混凝土加固,后修建‘魚鱗坑’進行梯次植樹綠化;對歷史形成的裸巖、荒溝,先進行客土回填、裸巖覆蓋后,再修建石坎進行梯田綠化。”莒縣國土資源局地環科科長陳光娟指著山體層次分明的立體綠化面如是說。
目前,丹鳳山共修建魚鱗坑2000多個,栽植了景觀松、竹子、花卉等觀賞苗木;已修建石坎梯田760畝,栽植各類苗木30多萬株。
“以后,我們計劃投資1500萬元,在鳳鳴湖、元寶湖、鹓鶵湖等礦坑、水庫邊,修建環湖垂釣平臺,周邊建設環湖公園、游客自主采摘項目和生態美食苑,打造‘省級漁業公園’。同時,積極推進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全面進行水土保持治理,力爭建成省級乃至國家級水土保持示范項目。”說到未來發展規劃,鄭偉滿懷憧憬地說。
如今的丹鳳山,修復后的礦坑已與整個景區融為一體,這個正處在不斷地自我美顏中的景區,已然成為莒縣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道靚麗風景線。(日報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霞通訊員 陳光娟 戚業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