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日報/日照新聞網訊 特色種植是鄉村振興的一把金鑰匙,開啟了農民增收的大門。近年來,嵐山區中樓鎮積極探索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特色種植項目,讓“小作物”變身“大產業”,為鄉村振興再添新路徑。
近日,筆者走進中樓鎮婁家湖村的種植大棚,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映入眼簾:翠綠的蕓豆掛滿枝頭,晶瑩的葡萄綴滿藤蔓,西紅柿、黃瓜等果蔬長勢喜人,即將進入收獲期。
中樓鎮婁家湖村自2020年進行土地流轉,積極探索“土地流轉+特色產業”模式,為村民探索出了一條致富之路,實現了群眾和村集體的雙向增收。在五樓官莊村羊肚菌種植大棚內,羊肚菌也進入收獲期,一朵朵羊肚菌宛如撐開的褐色小傘,密密麻麻地點綴在田壟間,長勢喜人。
這些被譽為“菌中之王”的小菌菇,16個種植大棚,僅4個月就實現產值20萬元。目前,已帶動村內20余名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實現了產業發展和群眾增收的雙贏。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從“果蔬飄香”到“菌菇致富”,中樓鎮以“土地流轉+特色產業”為支點,撬動鄉村產業轉型升級。下一步,中樓鎮將深耕種植技術革新與農業多元價值挖掘,讓更多“小作物”成長為鄉村振興的“大產業”,讓希望的田野真正成為農民的“聚寶盆”。(日照報業通訊員 葉雯 王陽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