嵐山頭街道——
讓規范化成為管理“硬核”
小區管理的質量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而小區管理最專業的當屬物業公司。
目前,嵐山頭街道共有住宅小區27個,其中老舊小區3個、商業小區10個、村居安置小區14個。
一年多前,這些小區基本處于村居安置小區、老舊小區無物業,商業小區物業形同虛設的狀態。無物業、物業不作為,給眾多居民生活帶來不便的同時,也給街道城市管理工作帶來不小的壓力。住宅小區成為城市管理中“難啃的骨頭”。
自去年以來,為了啃下這塊“硬骨頭”,該街道把小區治理作為城市管理中的重頭戲,不斷學習、探索、創新,硬化、綠化、亮化、美化等一系列整改措施接連上陣,各個小區的狀況得到明顯改善。
整治在一時,長效靠管理。物業作為小區管理的主體,要抓小區管理首當其沖要抓好物業管理。對此,該街道制定了《嵐山頭街道物業管理“五有”“四統一”標準》,出臺了《嵐山頭街道住宅小區物業星級管理辦法》,全面推行“四位一體”的管理服務模式,規范“五有”、“四統一”的服務標準,落實獎懲措施,全面提升物業管理水平,逐步形成物業管理長效機制。
在村居安置小區,由村居黨組織牽頭負責,村居物業辦、物業公司、黨員及居民(樓長)代表加強配合;在商業住宅小區,由社區黨組織牽頭負責,屬地村居、物業公司、黨員及樓長加強配合;所有物業管理隊伍必須按照有專門場所、有專業隊伍、有專業工具、有完善機制、有配套經費的“五有”標準進行打造,同時達到統一服裝、統一標識、統一標準、統一流程的“四統一”服務標準;街道對物業進行星級考評,根據考評結果,每年拿出80余萬元專項資金進行獎補。
環翠小區是環海路居安置小區,在引進物業公司前,入住小區的搬遷居民由于長時間受住居平瓦房的生活習慣,加之村居疏于管理,小區中隨意亂倒垃圾、亂堆亂放、亂扯亂掛、小菜園等現象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小區的環境面貌,居民反響強烈。
自去年來,嵐山頭街道、村居集中人力、物力,對小區進行了徹底整治,高標準打造了文體廣場,添置了文化景觀,小區面貌煥然一新。為保持整治效果,環翠小區選聘了物業公司入駐,專門配備了11名工作人員全天候巡查、整治,群眾滿意度不斷提高。
“現在小區里的環境那么好,就是想亂放點東西,都不好意思了,”小區居民徐大媽說,“環境好了,管理跟上了,聽說小區的房價也漲了呢。”
“家居環翠幸福地 舒適舒心又安全……”,這首由物業工作人員根據小區實際原創的歌曲《幸福環翠》唱出了環翠小區居民的心聲。
目前,街道轄區內27個住宅小區全部按照“五有”“四統一”的標準和要求選聘或組建了專門的物業管理隊伍。此外,所有小區都成立了業主委員會,選聘了樓長,建立起物業管理主體聯系制度,形成了“網格長+片長+樓長+居民”管理體系,小區管理逐步走向專業化和規范化。(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季平 通訊員 續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