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擁潮涌 魚水歡歌
日照擦亮“海訓鐵后盾、擁軍鐵榜樣”品牌紀實
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馬丹
這里,激蕩著軍政軍民團結的雙擁潮,每一寸土地都見證著感人的擁軍故事;
這里,凝聚著軍民割舍不斷的魚水情,每一個角落都高唱著動人的魚水歡歌。
作為有著光榮雙擁傳統的城市,日照已經連續五次榮獲全國雙擁模范城稱號,“軍愛民,民擁軍,軍民團結一家親”早已成為一張響當當的名片。
立足堅實的基礎,2016年,新一輪雙擁模范城(縣)創建啟動,日照雙擁工作以實現全國雙擁模范城“六連冠”為目標,深入實施“一二三四五”發展思路,即打造一個品牌、強化兩個支撐、抓住三個關鍵、突出四個重點、健全五個機制,擦亮“海訓鐵后盾、擁軍鐵榜樣”品牌,軍民融合、同頻發展也如春風化雨般,浸潤著生機勃發的日照大地。
當好部隊建設“保障部”——
“只要部隊需要,‘聚寶盆’我們也舍得給”
藍天、碧海、金沙灘,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資源,成為日照實施旅游富市戰略、大力發展濱海旅游的優勢所在。
與此同時,水域廣闊的海岸線,復雜多變的沿海地形,也成為部隊進行海上適應性訓練,登陸和抗登陸訓練演習的最佳戰略位置。
面對經濟發展與國防建設的矛盾和沖突,日照市在舍與得之間作出了明確選擇——
每年海訓期間,東港區、嵐山區、山海天旅游度假區無償騰讓出最好的沙灘、最好的碼頭、最好的水域保障部隊演習,讓出6個經營性海水浴場、40多公里黃金海岸線作為部隊海訓場地,僅此一項每年減少收入2000余萬元。
“最好的位置留給部隊,最強的力量用于國防!”“只要部隊需要,‘聚寶盆’我們也舍得給!”這是日照始終不變的回答。
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日照堅持平戰結合,統籌城鄉發展與國防和軍隊建設,統一規劃、統一建設、同步發展,一方面整合各類資源,加大國防資金投入,另一方面敢于舍得當前利益,全力服務保障國防和軍隊建設。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全力做好海訓保障、打造全國全軍最佳海訓基地,是日照雙擁工作的特色品牌。對此,我市不斷健全完善保障體系,制定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做好部隊海訓演習期間擁軍支前保障工作的意見》《日照市支持海訓部隊擁軍保障實施方案》等文件,形成了具有日照特色的“黨委政府牽頭、軍地部門聯動、人民群眾參與、社會組織齊動”的擁軍支前保障新模式,日照被海訓部隊譽為“海訓鐵后盾、擁軍鐵榜樣”。
數據是最有力的佐證。19年來,全市各級、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為保障部隊訓練演習,共投入擁軍經費7600余萬元,提供學校150校次,提供民房3萬余間次,樓房5萬多平方米,碼頭泊位20余個,漁船60余艘和一大批擁軍物資,有效保障了30多萬部隊官兵進行海上適應性訓練和實兵演習。
海訓部隊首長每年都發來感謝信、感謝電,贈送牌匾錦旗,表達“軍民一家親,魚水情誼深”的深厚感情。
辦好擁軍優屬“暖心事”——
“整合各類資源,調動各方力量”
辦好擁軍優屬“暖心事”,記者采訪擷取的兩個場景,卻是日照創新做好擁軍優屬工作的生動縮影——
針對退役士兵社會保險接續工作,我市在全省創新實行“上門辦理、全程服務”,為全市符合條件的退役士兵送政策、送服務上門,徹底解除他們保險接續的后顧之憂。
無獨有偶。為精準保障服務部隊建設,我市開展“上門問需精準服務”活動,先后到全市15家駐軍部隊調研走訪,解決有關部隊戰備訓練、保護軍事設施、隨軍家屬安置等問題58項。
立足新時代退役軍人工作,我市突出優待擁軍、政策擁軍、文化擁軍、社會組織擁軍“四個重點”,整合各類資源,調動各方力量,構建擁軍優撫新格局。
做細優待擁軍——持續加大財政投入,細化優化優待措施,建立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準自然增長機制、重點優撫對象醫療保障機制及住房保障、精神撫慰制度,提高了優撫對象定期撫恤和生活補助標準。
據統計,2016年以來,累計為優撫對象發放撫恤金58100萬元,發放義務兵家庭優待金11920萬元,各類重點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準較往年提高10%,位居全省前列。
做實政策擁軍——嚴格落實雙擁優撫安置政策,認真落實《兵役法》《軍人撫恤優待條例》《烈士褒揚條例》《退役士兵安置條例》等擁軍優屬、撫恤優待、退役軍人安置等政策,落實優撫待遇,保障優撫對象生產、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出臺《關于加強新形勢下優撫安置工作進一步做好軍隊退役人員權益保障關懷幫扶的實施意見》,對新時期做好優撫安置工作提出了明確目標和要求。2019年積極對接全市90余家大型用人單位,組織2場退役軍人及隨軍未就業家屬專項招聘會。
做優文化擁軍——出臺《關于開展軍地先進文化同促共建活動意見》,著力在文化資源共享、文化陣地共建、文化人才共育、文化品牌共創等方面下功夫,打造“先進文化同促共建”品牌。
舉行了“相約軍營 牽手一生”軍地聯誼活動,組織開展“溫情軍休”品牌創建活動,每年組織豐富多彩文體活動100余場次,開展了首屆日照“最美退役軍人”“最美軍嫂”“最美兵媽媽”等評選表彰工作。
做活社會組織擁軍——日照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累計為1711名退役軍人開展12期培訓班;日照市關愛老兵志愿者協會連續5年堅持組織看望抗戰老兵、到部隊進行慰問演出。民營企業則是踴躍推進軍民科技項目融合,在支持部隊科技發展、實現軍民融合發展中提供有力幫助。
一系列政策的實施、一系列活動的開展、一個個成效的取得,這點點滴滴,件件樁樁,澆灌雙擁之花,滋潤萬千心田。
架好軍民融合“連心橋”——
軍地“一盤棋”,凝聚最大發展合力
“軍愛民來民擁軍,軍民團結一家親。”一首老歌,唱出了民與軍的親,唱出了軍與民的情。
在日照,懷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日照軍分區和駐軍部隊發揮駐軍先鋒作用,積極支援地方建設,比如助力脫貧攻堅中的責任擔當——
開展“為千戶功臣獻愛心”“部幫一村,人幫一戶”等活動,架橋5座,鋪路36公里,整修街道43條,建設揚水站8座,被當地群眾親切地稱為“連心壩”“連心路”“連心橋”。
“連心”二字,是百姓發自內心的點贊,卻也道出了日照軍民深度融合發展的精髓。近年來,日照牢固樹立軍地“一盤棋”思想,最大程度凝聚發展合力,一串串標志著軍民深度融合發展的成果,猶如一座座軍民融合“連心橋”——
基礎設施融合共享。以大數據、物聯網為支撐,將海防管控、交通監控、防空潛力、數字地圖信息等信息資源進行綜合接入,對公安、海事、漁政、邊防等信息網絡進行融合共享,建立與市政府應急指揮中心同頻共振的“國防動員指揮中心”,構建了縱貫市縣二級、橫聯各專業動員領域的國防動員綜合信息系統。
國防教育深度嵌入。把雙擁教育納入全民思想教育體系、納入精神文明建設范疇,開展雙擁國防教育進機關、進課堂、進社區、進企業、進農村、進家庭“六進”活動,在烈士陵園、紀念館、烈士故居、革命舊址等地設立了愛國主義和國防教育基地,廣泛開展“軍營開放日”活動。
服務城市應急救援。駐軍和海訓部隊主動承擔經濟建設和公共突發事件中的急、難、險、重任務,積極參與平安日照建設,保障地方經濟社會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兩年來先后出動兵力近萬人次,車輛2000余臺次,參加工程援建、環境保護、植樹造林等活動,參與抗洪搶險、撲滅山火等任務。
更有軍民融合的產業發展。一方面,通過市國防動員潛力數據庫,對全市30多家高新企業和近150家科研機構和19.1萬各類專業技術人員進行了重點儲備,培育發展了山東日能超硬材料有限公司、山東萬通液壓股份有限公司等軍民融合企業。
做新時期擁軍支前“服務隊”,還要爭當助力軍民融合的“排頭兵”,日照用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曲親民愛軍的雙擁新篇章。
時代變遷,抹不掉拳拳擁軍愛民之心;歲月更迭,掩不住濃濃魚水深情。如今,在日照這片土地上,新時代軍民情散發出了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璀璨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