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和你一起成長、發展
李洪敏
1989年,日照市升格為地級市,是日照人迎來機遇開始大力發展的一年,因此,也是讓日照人格外銘記的一年。
于我個人來說,這一年也值得紀念,因為這是我人生命運轉折的一年。在這一年里,我沖破重重障礙,過了校選、鎮選、縣選、終選四次考試,最終以應屆生的身份考上了小中專,進了師范學校。
從此,我成了鄉村教師中的一員,我的生活質量的好壞,與祖國教育的大環境息息相關,更與日照市的經濟脈搏息息相關。30年,是日照市告別貧窮、落后,向文明、先進發展的一個過程。我是見證者,也是受益者。
我在1992年畢業后,去鎮上當了老師,告別了父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但是,我們的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清貧,一直是教師的代名詞,那個年代尤其厲害,工資低不說,有好長時間鄉鎮教師只能發工資的前五項,更為雪上加霜的是,當時時興集資辦廠,廠子辦不下去、手里沒錢了,政府都向老百姓要錢。很不幸,我被當地政府集了兩次資,早我一年畢業的老公被集了三次。當時的日子,連農民都不如,好歹靠家里接濟才能混下去。
我們在這閉塞的校園里一住就是十多年,很少有機會外出,偶爾因為教研的緣故,能去市里參加活動。每當這個時候,都要費心勞神半天,先要頭天下午趕去車站坐車晚上住宿到賓館,第二天才不會誤了教研活動,然后活動結束后,還要再住一晚,才能趕回來,哪像現在這么方便,早晨開車趕過去,下午開車趕回來,來去自由方便。
或許,潛意識里過夠了這種閉塞的生活,2004年的秋天,我像被魔鬼蠱惑了一樣,在得不到任何人的理解支持下,一意孤行地想去縣城里買房子。
那年,我們的月工資是三百多元。我把家里的積蓄翻出來,只有六千元錢,兩人辛辛苦苦工作了十多年,就攢了這六千元錢。那年,鄉鎮還沒有通上公交車。想要在城里買房子,既是一件遭人嘲笑又要遭人羨慕嫉妒的事情。全校的人,基本上都住在單位漏風的平房里。而我,不管怎樣,非得要在縣城里買房子,我想在縣城里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讓女兒去城里上學。
老公不反對不支持,公婆怕連累堅決反對,我母親說我瘋了,哪來那么多錢?這些,我都不管。那年冬天,我把還在上幼兒園的女兒扔給老公,自己帶著一支筆,一個本子,跑遍了縣城大大小小的工地和房屋中介,有時天晚了,干脆就住在城里的親戚家。
本子上密密麻麻地記滿了我打聽來的購房信息,有新房子,有二手房,我把莒縣房地產行情摸得一清二楚。
臨近歲末,終于決定了房源。接下來的大問題是怎樣把十一萬的房錢弄出來。因為是二手房,需要交齊錢,過戶后才能貸款。
十一萬,這可不是個小數目啊。我和老公兵分兩路,他回他家,我回我家,想辦法去了。公公最終答應給兩萬,其中一萬,以后有錢,必須再還給他,大姑姐借給我們兩萬,而我父母剛剛給弟弟買房子不久,不僅分文沒有,而且還有一屁股債。就是這樣,父親二話沒說,還是領著我去親朋好友家借錢,那錢借得真是辛苦,有的是一家一千元一千元湊來的。
皇天不負苦心人,我們終于湊齊錢,買下了這個房子,也為此背上了沉重的擔子。當時貸款五萬,既要還房貸,還要還借來的錢。我和老公的工資合起來七百多元,三百元還房貸,剩下的要過日子和還錢,捉襟見肘是肯定的了。難怪女兒童年的記憶里,只有蘋果和大白菜。
這樣艱辛的日子過了幾年,從2007年開始,教師的工資有所提高,日子稍微寬松了一點。2010年,為了上下班方便,我們貸款買了一輛汽車。從一無所有,經過幾年發展,我們終于也算是有房有車的人了。特別是,有了車子,出行方便了很多,在周末或者是假期,我們經常開著車子去海邊游玩,去市里參加教研活動,可以早晨走,下午就趕回來了。
可是,日子還沒安穩幾天,2012年,在聽了無數次父親想擁有自己的房子的想法后,我突然有了換房子的決定。
當年,父母是和我們一起搬到城里來居住的,那時弟弟已經在城里安家了,弟媳婦給父親找了一份做門衛的活,就把母親也搬了來。這些年父母一直是租房子住的,隨著在城里住的年份的增加,父親越來越想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家。
我在腦子里反復思量如何解決這個難題,雖說由民辦教師轉為公辦教師的父親有了穩定的工資,但是由于這些年一直供我們兄妹三人上學、成家,花光了家底,父親并沒有多少積蓄,而且他已經退休,也貸不出房款來。2012年,我們經濟稍微有了好轉,我決定替父親完成他的心愿,把我們的房子轉給他住,我們再去買一套新房子。和老公商量,他沒有意見,后來又和我哥我弟商討,最后就定下了這個方案。
于是,我們還沒有過上幾天好日子,又開始了拮據的生活。小房貸、大房貸,還有車貸,一齊壓在了肩上,后來,把小房貸提前還了,還剩下兩貸了。這兩貸加起來每月五千多,有時候還完貸款,剩下的錢就不夠過日子的了。好在我很早就學會了用信用卡來接濟度過困難的日子,我手中有兩個信用卡,每月盯著還款的時間,最大限額地使用它可以免費的日子。使用信用卡,讓我避免了求人的尷尬,那年侄子考上了大學,我用取現的方法,提了信用卡的錢,包了紅包給他,雖然有手續費,總比求人好得多。
拮據的日子,讓我學會了精打細算,但是如果沒有后來這幾年工資的突飛猛漲,沒有鄉鎮教師地位的提升,恐怕也難以渡過難關。
就在我們換房后不久,隨著國家政策的變化,市里經濟的迅猛發展,我們鄉鎮教師不僅能夠按時按月發全了工資,而且還有了鄉鎮補貼、13個月的工資,這些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都變成了現實。憑著這些,我們很快脫了貧,再也不用過上頓白菜下頓白菜的日子了。
有時候,回想起來這段艱難的歲月,不免有些感慨,雖然苦點、累點,但是我們都達成了自己的心愿,就值得了。不過,我還是很慶幸趕上了一個好時代,要不,那一大屁股債能把人逼死。
前兩天去沂水縣一位同學那兒玩,席間,她老公開玩笑說我同學怎么當年不留在日照呢,人家是沿海城市呢!雖是玩笑話,倒也不假,沾著沿海的光,我的工資就比她高好多呢。
30年,彈指一揮間;30年,一萬多個日夜,說慢也很慢;30年,城市在不斷地擴張發展,很多地方都已經是舊貌換新顏;30年,我市的教師終于不再是“清貧”的代言人了,每年有大量的考生加入到教師的隊伍中,教師這個職業成了一個“香餑餑”。
30年,日照,我和你一起成長,一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