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讓老人真正安享晚年。群眾的事就是大事
在莒縣庫山鄉解家河村,一種實施“村居養老”新模式的農村幸福院,給老年人帶來了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的美好晚年生活。
幸福院作為一種新型的農村養老模式,是指由村民委員會主辦和管理,立足于為農村老年人提供就餐服務、生活照顧、日間休息、休閑娛樂等綜合性日間照料服務的公益性活動場所。
解家河村的幸福院,于2017年6月份開工建設,2018年7月投入使用,是庫山鄉首個啟動并投入使用,規模最大、標準最高、居住人數最多的幸福院,也是第一個集免費吃住于一體的村級老年供養中心。
吃得可口,住得舒心,心情愉悅
寬敞明亮、干凈整潔、充滿歡聲笑語,是走進解家河村幸福院的第一直觀感受。
敲開第一間房門,里面住著的是84歲的老人史正端。老人帶著一副老花鏡靠在床前捧著一本《易經》在讀,教書25年的史正端,是一名退休民辦教師,也是一名空巢老人,孩子都在外地工作,老伴于一年前去世。老伴去世后,史正端就搬進了這里。
“老伴去世后,在家我也不大會做飯,吃飯成了大問題,每天都發愁,搬到幸福院,解決了一直讓我煩惱的問題,一天三頓飯,一頓飯好幾個菜,居住環境也舒心,每天的心情都是愉悅的。”談到搬到幸福院的感受,史正端笑不攏嘴地一直說好。
幸福院入住的,除了五保戶,還包括農村中的高齡獨居、空巢、優撫、特困老人。解家河村黨支部書記解則江表示,推進農村幸福院的建設,既符合農村老年人養老需求,又適應群眾傳統生活習慣,做到了老年人“進院不離家”“離家不離村”。
“父親自己獨居,不會做飯,我們每天還得來回去給送飯,有些麻煩,父親進了幸福院,吃飯居住有保障不說,每個月還有免費體檢,這讓子女省心又放心。”張忠秀對幸福院非常滿意。
幸福院帶來的舒適涉及方方面面。79歲的喬發蘭與老伴也住在這里,2019年春節,孩子從外地回家過年,喬發蘭夫婦回到了自己家中,但只住了一天,老兩口就又回到了幸福院:“家里太冷了,住在了有暖氣的地方,再回到曾經住過的家中,真是受不了,而且家里的房子也太黑了,還是這邊好。”喬發蘭的老伴偶爾會回家轉轉,但吃飯睡覺都在幸福院里,平時過節或孩子回來時,他們去孩子家吃頓飯也很快就回來。
能與老人一起聊天、下棋、打牌,也是幸福院里老人最開心的事。炎熱的夏季,午睡起床后,老人們有的話家常,有的下棋、打牌,不再感到孤獨寂寞。82歲的馬會珍說:“在這里,平時大家吃完飯,聚在一起說說話,看看電視,很解悶。”
幸福院,敲響了農村老人的“幸福
解家河村幸福院的建設,最初與一位老人的非正常死亡相關。
2016年年初,一位空巢老人生病,孩子都在外地打工,身邊沒人照顧,孩子雖然會經常打來電話,但并不能解決實際困難,絕望的老人喝了藥。
這樣一起悲劇,讓擔任解家河村黨支部書記17年的解則江著實震動。在解家河村,像去世老人這樣的空巢老人很多,特別是男性老人,很多都不會做飯。解則江認為,作為村黨支部書記,應該為村里的老人做點什么,如果能集中供養,解決老人的養老問題,不要再讓類似悲劇發生,也是他的一份職責。
想,都是問題;做,才是答案。解則江首先召開了村委會議,商議老人養老問題。解則江表示,資金是后續養老的支撐點,解決這塊資金,迫在眉睫。
解家河村空巢老人較多,大多數子女都已外出打工,家里的土地閑置較多,2017年,解則江把村里的土地流轉了一部分,2018年村里土地全部流轉,除了給村民分紅,土地流轉資金用在了“村居養老”幸福院的最初建設與后續運轉上。
2017年6月份,解河家村幸福院開工建設,2018年7月投入使用。幸福院總投資160萬元,其中鄉政府投資80萬元、扶貧資金20萬元、第一書記爭取資金20萬元。占地面積6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100平方米,院內宿舍21間,伙房、餐廳、醫務室、文化活動室、接待室、閱覽室、浴室、文化休閑廣場一應俱全。
目前,解河家村幸福院入住老人62人。其中,70歲以上老人58人,60歲以上五保戶4人。
最大限度解決農村養老難題
據了解,目前,庫山鄉共有16處村級幸福院正常運行,358人住進了溫暖的幸福院,讓喪失勞動力、生活居住條件差的孤寡老人,通過集中供養的方式兜底脫貧,在幸福院中實現了“兩不愁、三保障”。
今年,庫山鄉幸福院建設繼續呈現井噴式發展。9月底,將完成剩余9個省定貧困村的幸福院建設和平穩運轉,實現鄉域內省定貧困村幸福院全覆蓋。
同時,庫山鄉規定,對幸福院建設啟動資金存在困難的村,可預支啟動資金;對運轉存在困難的村,可提供最大的政策和物力支持;除縣民政局給予的一次性開辦補助5.5萬元和每年2萬元的運行補貼外,黨委政府按各幸福院實際運轉情況和人數,按每人每天8元的標準予以補貼,以減輕村級壓力。除去縣民政局補貼的7萬元建設資金外,剩余款項按照政府補貼50%、村自籌50%的方式進行,多條路徑確保幸福院“建得成”“轉得動”“能發展”“保脫貧”。
與此同時,庫山鄉積極爭引上級專項資金,第一書記單位幫扶資金,民間成功人士、愛心人士捐贈等多措施、多渠道、多方法籌措資金,加快幸福院硬軟件設施建設,優化美化環境條件。
下一步,庫山鄉將會繼續幸福院后續服務管理,打通精準扶貧路上的“最后一公里”,聚焦發力最終端,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實的兜底保障,努力打造具有庫山特色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