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季平 通訊員 續元元
“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一定要結合實際,做出特色。”近日,嵐山區嵐山頭街道對各村居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對于開展了許久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嵐山頭街道在前期工作基礎上開啟了新一輪的思考,如何讓新時代文明實踐結合社區、村居的實際,讓文明真正在實踐中滲透到群眾的日常生活?
千篇一律的硬性要求雖簡單易行,但難以兼顧群眾特色需求,很容易讓文明“變形走樣”,難以融入群眾日常生活。
結合自身需求,做出社區村居的特色,成為了該街道迫在眉睫的現實需求。但這樣做工作量大且是否具有可行性,讓很多人心里打鼓,為此,該街道決定開展試點探索工作,在多個村居(社區)打造主題文化,用“特色”文化推進文明實踐。
“爺爺,這張照片上是誰呀?”
“這個人叫張守芳,她做了一件好事,把她的照片貼在這里是想讓我們大家向她學習,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近日,在嵐山頭街道甜園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上,一位四歲小女孩對廣場上的“好人榜”產生了好奇,拉著爺爺挨個照片地問,爺爺耐心地一個一個講解。
這一老一少的背影在夕陽的映襯下,成為社區一道美麗的風景。
一邊文明正逐漸“靠近”群眾,一邊街道、社區工作人員緊張推進試點工作。
除了身邊好人榜,該社區還在廣場周邊設置了許多造型美觀的“美”文化宣傳版面,打造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美”文化廣場,在美化環境的同時,浸潤心靈。
甜園社區是市級“花園式”小區,為了進一步深化“美”的內涵,該社區將“美”作為新時代文明實踐的主題,開展了最美身邊人、最美家庭、最美樓座、最美樓長、最美志愿者,“最美”系列評選以及道德模范宣講、志愿幫扶等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積極構建以“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環境美”的“美文化”社區。
甜園社區是該街道探索新時代文明實踐特色的生動實踐,也是有效探索之一。
乘勝追擊,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嵐山頭街道出臺了《中共嵐山頭街道工作委員會關于在全街道開展文明實踐“六個一”建設的實施意見》的“紅頭文件”,開展文明實踐“六個一”建設———
突出一個主題。各村居(社區)結合各自實際,明確本社區文明實踐主題,并圍繞各自主題,講好社區故事;
建設一個廣場。根據小區文化特色及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題,精心打造一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題廣場,為文明實踐活動開展提供場地保障,達到潤物無聲的目的;
完善一個教室。整合現有資源,打造一個集黨的理論宣講、黨員教育培訓、文化普及、休閑娛樂、便民服務為一體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教室;
培育一支隊伍。挖掘“五老人員”、鄉土文化人才、科技人才、文藝志愿者等人才,引進一批專業化的技術服務隊伍,建立一批政治過硬、素質優良、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固定實踐志愿者隊伍。組織志愿服務隊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帶動居民廣泛參與到文明實踐活動中來;
打造一個示范片。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和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為中心,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進樓棟、進家庭活動,打造一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示范片;
倡樹一個典型。根據“文明引領、典型引路、打造品牌”的工作思路,在陣地打造、隊伍建設、活動開展、典型人物事跡等各個方面突出特色、挖掘典型、實現創新,打造一批有影響力、帶動力的特色品牌和典型人物代表。
紅頭文件提出諸多要求不是最終目的,但尋找有自身特色文明就較真動硬。
“紅頭文件”出臺,壓力層層傳導,責任層層壓實。記者發現,在嵐山頭街道各個社區工作人員在動員階段已經行動起來,投入“特色”建設中去。
當前,該街道的文明實踐“六個一”建設已進入由試點向深入推進的關鍵時期。甜園社區的“美”、海州灣社區的“法”、海屋社區的“和”、山海家園的“家”、環翠小區的“福”,創特色,搞活文化;教室、廣場、樓棟、家庭,強陣地,以點帶面;百姓宣講志愿服務隊、文藝宣傳志愿服務隊、“五老”志愿服務隊、教育關愛志愿服務隊、科技創業志愿服務隊等,優隊伍,真抓實干。
如今在嵐山頭,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成果正在落地生根,迸發出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