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日照市建市30周年。30年勠力同心,30年砥礪奮進,是一個個夢想牽引著城市前行的腳步。同心筑夢,攜手圓夢,也正是因為向著心中的夢想努力奔跑,才有了30年后日照的華麗蝶變。
定格追夢的身影,我們擷取了整車夢、高鐵夢、機場夢、鋼鐵夢、強港夢五個故事,記錄這片土地上人們自強不息、奮斗不止的姿態,展現一個城市鍥而不舍、創新突破的精神氣質。從今天起陸續刊發,敬請關注。
“整車夢”:點燃“發力超越”的強勁引擎
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孫向陽
7月23日,國家工信部擬發布新增車輛生產企業清單公示結束,河北中興汽車制造有限公司日照分公司位列其中。這意味著日照中興汽車實現了汽車生產資質的最終落地。
逐夢“整車”,如今是終夢圓。
若把時間的坐標拉長,這幅圖景對30年前的日照市來說,也許絕難想象——
韓國現代集團最大的海外發動機生產基地在此崛起,本土企業“五征”集團扎根沃土并枝繁葉茂,350余家企業聚集的汽車零部件產業強勢崛起,長城、中興兩個高端整車項目初露崢嶸。
從零起步到整車落地,生動演繹了日照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產業的拔節成長。這是發展的飛躍,更是一個漫長的奮斗歷程,在日照人民一次又一次的接力中,每一步都走得踏實、穩健,一個個追夢的故事更是無比生動。
將威亞發動機“搬”到日照
“2007年2月8日上午10點28分,落戶日照的威亞汽車發動機(山東)有限公司一期工程試生產,第一條生產線生產的第一臺發動機在掌聲和歡呼聲中徐徐下線。”
盡管過去了12年,但本報記者依然保存著當時現場采寫的報道。重讀稿件,也打開了那段塵封已久的往事。
2003年,現代汽車集團在中國布局整車生產如火如荼,日照產生了一個大膽設想—— 邀請“現代”來日照投資。
一時間出現很多聲音:“日照汽車工業底子為零,連個螺絲帽都不能配套,拿什么吸引現代集團?別瞎忙活了!”
面對質疑,市委、市政府態度非常堅定:必須破除對爭引外資大項目的恐懼癥,絕不能未抓先氣餒!
2004年9月,日照市招商團赴韓招商,專程拜會時任韓國現代起亞汽車集團副會長的薛榮興,希望現代汽車集團到日照發展。面對北京、鹽城等多地政府的邀約,薛榮興最初并沒有看重汽車工業零基礎的日照。
這年11月,薛榮興僅提議考察人員到日照作試探性考察,了解項目投資可行性。
日照對此的準備卻絕不僅僅是試探性!
相關部門迅疾作出反應,連夜制定出周密的接待考察方案。最終,現代汽車考察人員詳細考察后給出滿意的評語,雙方進入了實質性洽談。
當年,為促進“威亞”盡快落地,市領導先后奔赴北京三四十趟。2006年9月24日,國家發改委批復了威亞汽車發動機(山東)項目核準意見,倔強的日照人憑著搶先一步的機遇意識、精誠所至的熱誠激情和堅韌不拔的拼勁韌勁,終于將威亞發動機“搬”到了日照。
一片荒草地之上,赫然“長”出了一片生產現代化發動機的廠房。2007年4月18日,全市人民關注的“威亞”發動機正式投產。
2007年的10月,本報記者曾有機會專訪薛榮興。祖籍日照的薛榮興言語中滿滿的“故鄉情濃”,他慶幸“威亞發動機沒有錯過日照”,但他也說,“一個城市,光有高樓和道路不行,那樣城市發展沒有后勁,不會長久,還是要靠產業拉動”。
正因為如此,作為2007年山東制造業規模最大的利用外資項目,“威亞”的落地,在日照大地種下了一粒夢想的種子,人們期待它能給日照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一個企業“裂變”為一個產業
變速箱外殼生產線上,十幾個機器人靈活地抓件、握件、放件,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整裝、打磨、清洗操作。“檢測合格的變速箱外殼,十分鐘后,就會出現在現代派沃泰的生產線上。”
這一鏡頭記錄的,是2014年6月山東阿爾泰汽車配件有限公司的生產場景,說話的是公司韓方副總經理金龍根。
總投資6000萬美元的阿爾泰,生產底缸體、油底殼等汽車配件,主要為威亞、派沃泰等企業配套。項目一期于2013年底建成投產,一期建成后迅速啟動二期建設,投資3000萬美元,2014年建成投產。
同樣,給威亞供鑄鋁零部件的日照科耐汽車部件有限公司,原址在北京,2014年專門投資4000萬美元在日照建廠。
為什么?面對這樣的問題,公司時任副總經理李用烈的回答不假思索:“日照的環境吸引著我們,在這里,企業不僅節約運輸成本,而且在這個配套圈內,如果產品出現任何質量問題,十分鐘內我們就能協調解決。”
一個大項目就是一個無聲的招牌,有著強大的集聚效應。以市場為導向,自從2006年威亞落戶日照,發展壯大間,成為日照制造業產業結構調整中實至名歸的“發動機”。
緊隨威亞的腳步,2009年,派沃泰自動變速箱項目漂洋過海落戶日照,兩期項目年產能達到100萬臺,成為國內最大的六速自動變速箱生產基地。
一工廠、二工廠、三工廠、四工廠……隨著威亞和派沃泰這兩個企業的“雙核驅動”,與之關聯的配套企業也不斷入駐,紛紛建設了他們自己的一工廠、二工廠、三工廠……
事實是,從威亞的招引到落地,渴望突破的日照就將眼光瞄準了汽車關鍵零部件這個蘊含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興產業,并將其作為一個核心產業來培育。
建設中韓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完善道路、水、電、燃氣等基礎設施,還有“零距離、無縫隙、全天候、保姆式”的服務模式,都成為吸引項目落地的強力支撐。
一個企業裂變為一個產業。如今,打開日照開發區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分布圖,22.9平方公里范圍內,已入駐韓資、日資、歐美汽配企業40余家,累計投資33億美元,被國家工信部認定為“國家新型工業化汽車產業(零部件)示范基地”,被省工信廳認定為“山東省先進制造業特色產業集群”。
得益于以威亞發動機為龍頭的產業鏈條不斷拉長、延伸、拓展,以及五征系列產品市場占有率的穩定發揮,日照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快速發展成為全市的支柱產業。
此時,逐夢整車的念頭在日照人心中愈發強烈:發動機、變速箱、車橋、模具,等等,汽車身上的配件日照都能生產,就差一個“整車”項目了!
圓日照一個“整車夢”
往南,長城(威奕)汽車日照生產基地。在現場,工作人員正對60萬平方米生產用房區域進行場地承載力檢測試驗。未來,這里將成為長城汽車在國內的又一個大型生產基地,年產能30萬臺。
往北,日照中興汽車公司。目前,一期焊裝、涂裝、總裝、沖壓四大工藝車間已全部完成建設,達到生產條件,年產能10萬輛。汽車研究院也已組建完成,并已開始設計研發工作。
兩大整車項目,終于圓了日照一個整車夢!此時,距離威亞發動機落地已有12年。一時間,激動、興奮,點贊日照的聲音不絕于耳,相較之下,日照為實現夢想接力奮斗的堅韌與付出,成為這圓夢之旅中最精彩的一筆。
2016年12月,長城汽車在山東進行生產基地選址考察,日照是5個城市中的最后一站。一天的考察結束,工作人員在返程路上,便收到日照數十頁的可行性報告,連近年來的氣象情況都細致詳盡。長城汽車對日照是一見鐘情。
“從一見鐘情開始,到熱戀升溫,一波三折,峰回路轉,最后喜結良緣,招引長城汽車項目的整個過程,就像是談了一場蕩氣回腸的戀愛。”時任日照經濟技術開發區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園副主任劉婧,是這一項目招引的見證者,她說,“跟長城的這場‘戀愛’,比之前所有項目都談得艱辛”。
滿滿10頁的項目推進日志記錄了這份艱辛:從2016年12月9日初次接洽,到2018年8月16日正式簽約,20個月的時間里,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上陣,日照和長城汽車雙方往來60余次,行程累計近9萬公里!
最終,“長城汽車 日照WEY來”,長城汽車將WEY品牌整車生產基地、研發中心和整車生產資質均放在了日照。
同樣,中興汽車也是日照在鍥而不舍的招商引資中拼來的項目。
“在日照?不可能!”中興汽車再建基地,日照得知消息時,企業先期已考察了遼寧、江蘇等多地,日照明顯處于后發被動的劣勢。
然而,市委、市政府的態度很明確:即使是微乎其微的希望,日照也要“拼了”。日照高新區管委副主任滕永茂回憶,“我們多次到中興,既展示了山東人的真誠,服務項目的專業素養,更用我們干事創業的激情打動了對方”。
全省土地指標緊張,日照盤活高新區閑置土地,以“零地”招引中興汽車在日照再建基地。2017年,多次的合作談判之后,企業依然舉棋不定,雙方進入焦灼狀態。
不能等!日照率先決策,僅用一周時間,完成了企業認為“三個月不可能完成”的廠區清理騰空工作,為項目落地爭取時間。“正是日照招引項目的決心和執行力,堅定了企業投資的信心。”滕永茂說。
市發改委主任趙剛認為,“日照之所以能吸引中興和長城這樣的大項目,我市拋出的‘港’‘鋼’‘件’三枚‘橄欖枝’功不可沒”。
“港”即日照港,是便利的交通優勢;“鋼”即日照先進鋼鐵制造基地,可實現就地取材;“件”即日照汽車關鍵零部件產業集群。“這樣的產業土壤也讓整車企業對在日照的發展非常期待。”
每一個追夢身影都被定格為歷史,如今,日照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產業被納入全省重大生產力布局,站在日照市建市30周年的新起點,這一千億級產業集群正蓬勃興起,點燃日照“發力超越”強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