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孫向陽
鋼水變成鋼卷,需要多長時間?在日照鋼鐵集團,這個問題的答案是7分鐘。
滾滾熱浪中,火紅的鋼水,伴隨著升騰的水汽和機器的轟鳴,被一刻不停地加工成超薄鋼卷。這是日照鋼鐵ESP生產線上的場景。
“傳統工藝要3個多小時,這個生產線僅193米,7分鐘毫不夸張”,日鋼集團副總經理于長江告訴記者,ESP熱軋帶鋼薄規格下探至0.6毫米,刷新全球紀錄。
ESP,即全無頭超薄帶鋼生產技術,其關鍵在于,生產線進行參數預設后,只要持續供應鋼水,便能不間斷地連續生產。
憑借這一目前國際最先進的軋鋼工藝,日鋼集團在世界舞臺上“先聲奪人”:目前,世界上五條ESP生產線,日鋼就有四條。
聚焦日照鋼鐵產業,科技引領智能制造,正賦能日照千億級的“鋼鐵航母”,聚力打造世界級先進鋼鐵制造基地。
在山鋼日照公司,“智慧”因子的嵌入,我們看到的是一個鋼鐵“夢工廠”——
600平方米智能協同管控中心,“三面巨型顯示屏”上跳躍著公司生產、能源、物流等實時數據,3D可視工廠逼真地展現廠區內各項信息,全廠煤氣主管網、水處理中心等均可遠程操作。
“不需要人工干預”“輕點鼠標,便可完成操作”,這是采訪中聽到最多的話。其背后,核心信息系統項目是關鍵支撐,據公司總經理王繼超介紹,公司投產前夕系統就已上線,如今所有業務均在信息系統內實現。
除此之外,從“制造”變身“智造”,山鋼日照公司拼的是更強大的科技硬核實力:建成全省第一家、全國第四家國家級鋼鐵質檢中心——國家碳素結構鋼產品質檢中心;規劃建設了金屬表面處理中心;山鋼研究院建設順利推進,投資2億元建設了國內一流的研發實驗室;成立5G聯合創新實驗室,是全省鋼鐵業首個5G應用項目。
如今,以山鋼日照公司和日鋼集團為龍頭的日照鋼鐵產業,從質量到效率,可喜的變化不斷發生。
山鋼日照公司成功生產國內頂級第三代汽車高強鋼,填補省內空白,獲高強鋼等多品種認證,具備向重、高、特領域供貨能力。汽車冷軋板表面質量突破C級,綜合實力進入全國領先行列。
同樣在日鋼集團,ESP生產線占用的土地、能耗、勞動力大大減少,生產效率卻大幅提高,效益更是顯著提升,產品已在集裝箱、車輛、道具橋架等行業廣泛應用。
“日照先進鋼鐵制造基地是我市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平臺和強力抓手,日照市搶抓新一輪鋼鐵產業結構調整和全省鋼鐵產能向沿海布局機遇,下好先手棋,堅持創新驅動、高端綠色發展,全力打造具有世界一流競爭力的先進鋼鐵制造基地,為贏得區域競爭創造更大新優勢。”市鋼鐵辦主任于安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