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輝煌歷程 汲取前進動力
——日照市建市三十周年發展成就展引發熱烈反響
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秦釗 文/李大偉 攝
“爸爸,你小時候的家就是這個樣子的嗎?”“爸爸小時候的家啊,還沒有這個好呢。”10月10日上午,日照國際博覽中心,一對父子在參觀日照市建市30周年發展成就展時這樣對話。
奮進新時代,發展新日照。日照市建市30周年發展成就展自9月30日開展以來,前往參觀的市民絡繹不絕。
展覽現場,一幅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穿越“時光隧道”,在眼前緩緩鋪開。從全市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到百姓起居日常,市民們的城市記憶和美好期許,在這里濃縮成了一張張圖片展板、一件件實物模型、一段段視頻資料、一項項互動體驗。
記錄著城市社會經濟全面發展的柱狀圖展板,展示著日照港碼頭建設發展的沙盤,寓意著日照工業茁壯成長的汽車、發動機的實物,定格市民家庭交通出行工具變遷的老照片,模擬80年代家居、商場、照相館的場景……無數激動人心的高光時刻、歷史瞬間,串聯出了一座“濱海小城”嬗變為“黃海明珠”的成長軌跡。
建市30周年,最大的關鍵詞是“變”。成就展現場,不少觀眾在展板、展臺前駐足流連,一邊贊嘆著:“變化太大了”“不可思議”“難以想象”,一邊用手機拍下珍貴照片。
“30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5.6倍;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24倍;工業總產值增長1 0 7倍……”在輝煌成就篇章展區,一幅幅柱狀圖生動展示了日照30年發展的巨大變化。來自市委辦公室人事科的董彥青很有感觸地說:“經過30年發展,日照現在可以用日新月異、一日千里來形容,作為一名建設者和參與者,我感到很自豪。”
市政府特邀督察員楊家德說:“回顧過去是為了更好地開創未來,三十而立,日照站上了一個新的起點,最近召開的市委全委會提出要重整行裝再出發,市委、市政府要帶領全市人民繼往開來、砥礪奮進,我相信日照的明天會更好。”
展覽大廳,一幅幅老照片、一件件老物件,直擊人們內心最柔軟的部分,喚醒著人們的美好記憶。
49歲的律師王茜在一組老照片前矗立許久,照片上有上世紀80年代的海曲東路、有上世紀90年代的東關北路市場,有還是一片石頭塘的銀河公園舊址,還有被叫作“石臼所”站的老日照火車站。“雖然老日照的模樣已經印在腦海里了,但是今天看到這些照片,還是很激動。30年奮斗,日照的城鄉面貌煥然一新,人們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我們這座小城,真的變成了黃海岸邊的一顆明珠。”王茜說。
30年風風雨雨,從坑洼小路到康莊大道,從瓦磚平房到高樓大廈,越山跨水、滄海桑田,人們對這座城市的愛已經融入血液。
在看到日照機場通航、青鹽鐵路開通的照片后,老家鄭州的劉兆軍說:“很開心當時選擇來日照,我為生活在這樣一座城市感到驕傲。”
在看到全市民生領域改革的展板后,從教師崗位退休的市民代表郭長安說:“民生領域的改革紅利,讓我們退休職工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感謝黨和政府。”
在看到城市工業如火如荼的生產圖片后,企業職工周文龍說:“今昔對比,才知道我們的城市走過了怎樣一段不平凡的發展之路,為我們的城市能有這樣的成就點贊。”
在看到嵐山區黃墩鎮、五蓮縣叩官鎮、莒縣陵陽街村的美麗風光后,市民代表胡善國說:“我是農村出來的孩子,每次回家都會覺得村里又變漂亮了,我覺得習主席說的那幅‘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新時代鄉村畫卷,不久就能展現在我們眼前。”
在看到上世紀80年代家居生活的模擬場景后,市政府特邀督察員董岱說:“我是土生土長的日照娃,比日照市還小一歲,這次參觀,我不僅找回了很多兒時的回憶,還看到了日照這些年的發展成就,特別激動、振奮,這給我未來的工作增添了動力,我要為我們熱愛的這座城市貢獻自己的力量。”
置身展覽長廊,猶如置身時光隧道,一個個歷史瞬間、一個個再現場景,勾勒出了日照人民生活變遷的圖譜,也記錄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華大地發生的滄桑巨變。
本次成就展是我市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是面向社會大眾展示日照輝煌成就的窗口平臺。展覽共分為“三十而立、壯美華章”“砥礪奮進、日新月異”“幸福生活、美好變遷”“五城同創、逐夢未來”四個篇章,展出規模近1萬平方米,時間為3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