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互聯網思維打造“日照智造”新高地
——專訪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劉漢營
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裴穎
“市委十三屆六次全體會議,立足日照市建市30周年這個新起點,吹響了全市上下重整行裝再出發的號角,體現了堅定的發展信心和強烈的責任擔當,令人鼓舞,催人奮進。”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劉漢營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將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十三屆六次全會精神,按照“思想境界再提升、改革力度再加大、創新步伐再加快、落實本領再增強”要求,堅持“互聯網思維”,以“先進制造業”為核心,加快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提質增效,高標準、高質量建設特色鮮明、競爭力強、新動能主導的臨港涉海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全力打造“日照智造”新高地。
如今,互聯網正在對工業產生著全方位、深層次、革命性的影響。在此背景下,全市臨港制造業處于提檔升級、蓬勃發展的關鍵時期。目前,全市入駐“好品山東”企業968家,涌現出比特智能、鉆集網等7個區域工業互聯網平臺,以及日鋼、五征等10余個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有4家企業完成國家級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
牢記職責使命,積極擔當作為。劉漢營介紹,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將進一步發揮職能優勢,聚焦“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突出鋼鐵、汽車、機械加工等重點行業,加快實施一批“機器換人”“兩化”融合項目,大力推進“企業上云”工程。重點實施50個重點項目,聚力打造20家標桿企業,完善提升2類平臺,積極搭建1個中心,全力構筑以平臺為支撐的現代產業生態體系。
聚焦智能改造,實施50個重點項目。開展智能工廠培育試點、生產線數字化改造,推進20家企業“機器換人”,30家企業“兩化”融合,提高全流程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持續加大技術研發、人才培養及引進等投入,推動智能制造產業鏈向“高值化”發展,助力“日照制造”向“日照智造”轉變。今年力爭兩化融合重點項目完成投資9.8億元。
堅持典型引領,打造20家標桿企業。支持引導日鋼集團、五征集團、金禾生化、雙港活塞等20余家企業,運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和移動應用等技術,進行“橫向集成、縱向貫通”的信息化改造。充分發揮工業互聯網賦能引領作用,重點在鋼鐵、石化、汽車、糧食加工等行業,推廣柔性制造、服務型制造等新模式,由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向智能化升級。
全面互聯互通,提升線上線下平臺。樹牢“平臺意識”,完善提升工業互聯網平臺和企業上云平臺。圍繞石材、鋼鐵、汽車等產業集群和重點企業,加快構建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同時鼓勵邁爾科技、比特智能等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邁向行業級。實施企業上云三年行動計劃,落實云服務券補貼,鼓勵企業依托工業云平臺,實施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力爭今年底全市4000家企業實現上云,明年底5400家企業實現上云。
注重開放兼容,搭建日照智信中心。借助樓宇經濟政策,加快搭建2萬平方米日照智信中心,積極承接人工智能、工業設計及相關產業,賦能城市經濟。該中心以人工智能為主體,突出人工智能、集成電路、高端軟件、大數據等領域,覆蓋下一代信息網絡、電子信息核心基礎、高端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互聯網與大數據等產業,聚力打造服務智能制造、助力創新創業的專業平臺和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