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互聯網思維”打造創新發展新高地
——專訪中央活力區建設推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王霞
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孫向陽
站在建市30周年的新起點,市委十三屆六次全會向全市發出了“思想境界再提升、改革力度再加大、創新步伐再加快、落實本領再增強”,推動日照“而立之年”再出發的動員令。
“我們深刻認識到,作為市委、市政府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新舊動能轉換、開展‘五城同創’的新平臺,中央活力區之于日照,如同前海之于深圳、浦東之于上海,是日照的特區、城市的未來,必須率先樹立‘用戶至上、模式創新、利益共享、融合發展’的‘互聯網思維’,加快創新發展,推動日照換道超車。”中央活力區建設推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東港區委常委、副區長王霞在接受采訪時說。
堅持“互聯網思維”要強化平臺意識。平臺是各類資源要素互聯、互通、互動、聚合的載體,“抓好平臺事半功倍、不抓平臺越干越累”。王霞介紹說,中央活力區規劃建設以來,按照“一樓一特色、一樓一產業”的理念,東港區會同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住建局、市大數據發展局,共同打造了海曲科創中心、智信中心、魯班科創大廈、KOL創意產業園等“豎起來的產業園”,樓宇品質和集聚能力得到顯著提升。今年1—9月份,18座重點樓宇實現稅收14.35億元,日照港國貿中心、國際財富中心等8座樓宇稅收過億元。
不僅如此,目前,中央活力區還有在建項目24個,總建筑面積600萬平方米,海韻廣場、總部基地、前海廣場、日照中心等項目先后落地,青島路兩側商務樓宇匯聚成群,活力區發展的物理空間加速構建,一場大氣磅礴的城市蝶變正在上演。
栽好梧桐樹,目的是引得鳳凰來,中央活力區把招引的目標瞄準互聯網新興企業。“日照作為新興的沿海城市,發展基于互聯網的新興產業有基礎、有優勢。”王霞解釋,互聯網能夠打破傳統產業壁壘,它的顯著特征就是賦能、融合、共享、利他,不論是“+互聯網”,還是“互聯網+”,都是日照換道超車的重要路徑。
于是,著力培育壯大新興產業,中央活力區堅持算大賬、算長遠賬,正確處理舍與得的關系,大力發展免費經濟、流量經濟,車主邦能鏈、浣洗中國,以及20余家網紅MCN機構相繼落戶,吸引集聚了大批年輕人來到活力區創新創業,平臺經濟、網紅經濟、數字經濟等新經濟快速崛起、蓬勃發展。
要實現“而立之年”再出發,必須要靠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干。下一步,中央活力區將唱響“創新、落實”工作主旋律,加快24個在建項目建設,加大已建成樓宇產業園招商運營力度,年內新入駐企業1000家以上,稅收億元樓達到10座,讓更多年輕人向往日照、選擇日照、扎根日照,為活力之城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