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陳瀟 通訊員 孫曉亮
提起“大地質”,也許很多人對此了解并不多。其實,大地質就在我們身邊,其涉及和影響范圍之廣泛,與我們的城市和民生息息相關。
成立于1975年的山東省地礦八院,自1989年入駐日照以來,30年間扎根日照大地,為這座城市的發展貢獻了不可或缺的地礦力量。
除了地質找礦這個最基本的職能之外,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生態地質、城市地質、農業地質、測繪地理信息、物化探工程、實驗測試等等,這些不為民眾所熟知的職能和“本領”,都是地礦八院的職能和服務范圍。而這些,可以說是城市管理者和建設者們了解一座城市的地質信息,進而充分運用這些信息來規劃建設城市的關鍵“密碼”。
物探先行 破解地質隱藏“基因”
“物化探,簡單來說,就是一種用來找礦、找水和工程勘探的手段,是大地質服務的先行軍。多年來,我們在保持傳統優勢的同時,積極開辟新領域,加大科技創新和高精尖物化探設備的投入,擁有國內最先進的電法、磁法、地震等物探設備儀器,在物探找礦、找水、工程物探、海洋物探等領域成效顯著。”地礦八院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結合鄉村振興戰略部署,地礦八院積極爭取省、市財政資金,開展了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目前已完成五蓮縣、東港區、山海天1∶5萬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調查面積2791 . 4平方公里。由此查明土壤、灌溉水、大氣干濕沉降物及重要農作物(小麥、玉米)等有益、有害元素和污染指標的含量與分布特征,據此評價土地質量,圈定綠色、特色土地資源分布區。
通過研究日照市茶葉、蘋果、藍莓等名特優農產品種植區農業地質背景條件,圈定富硒、富鋅、富鍺等有益元素產品和名特優農產品開發及適宜性評價規劃,為日照市土地高效利用、現代農業發展、高標準農田建設、精準扶貧、污染防治、基礎地質研究等提供地質資料支持。創建日照市開發區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數據庫,對農業種植結構、土壤污染治理、土地規劃利用和土地質量監測等提供指導。強化農業地質調查成果轉化,創新產業化開發應用模式,為優質特色產業發展提供優質專業化服務。
通俗來講,物化探相當于給我們腳下的土地拍“X光片”,哪片土地富硒、富鋅,利于種植果樹或茶葉;哪片土地已被污染,需要恢復生態或用作其他功能用地;哪里有礦、哪里有水、哪里的地質適合什么規劃,在物化探的探測和實驗室里,都可以探測、檢測出來。
開啟“密碼” 解鎖地質服務民生
民生為本,本固國興。各項地質服務的調查評價,為我們更好地了解腳下的土地,服務民生提供了無限可能。
水文地質。多年來,地礦八院積極開展水源地調查評價、缺水地區供水水文地質勘查、地下水合理利用規劃、地下水污染調查、海水倒灌調查等項目,為日照地下水環境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持,為地下水資源的保護利用和城鎮居民飲水提供了保障。同時,積極參與抗旱找水打井行動。2011年以來,在東港區、嵐山區、五蓮縣最干旱、最缺水的村鎮,總計打井45眼,總進尺4695.5米、總出水量22380立方米/天,解決了16.32萬人生活用水和農田灌溉用水。
通過開展日照市淺層地溫能調查評價,查明了日照市淺層地溫能的分布特點和賦存條件,進行淺層地溫能開發利用適宜性區劃,為淺層地溫能可持續開發利用提供了科學依據。
在日照東港、莒縣、五蓮、經濟技術開發區開展地熱資源調查,提交了《日照市地熱資源調查報告》。查明日照市地熱地質條件并確定了地熱資源類型,圈定8處地熱勘查靶區。2010年,以五蓮管帥一號地熱井為代表的沂沭斷裂中段地熱田被發現,成功實施五蓮管帥地區、五蓮松柏地區等一批優質地熱井。從此,改寫了日照無地熱溫泉的歷史。
其中五蓮管帥杏石溫泉井深1516米,日出水量3000方,井口出水溫度56度,溫泉水水中含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其中五種元素達到或接近國家醫療級標準,是國內少有、省內唯一的硫酸鈉型優質溫泉。
地熱資源的開發,不僅對調整能源結構、節能減排具有重要意義,且對培養新興產業、促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增加就業等均有顯著拉動效應,亦是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
生態環境地質。地礦八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充分發揮人才、技術、設備等優勢,通過開展綠色勘查、礦山復綠等生態地質工作,為日照市地質旅游、地質環境保護構建了綠色生態空間。同時解決了礦山修復資金來源問題,全面開展王家官莊、尹家河片區、大山前等一系列礦山生態修復治理項目,并將具有日照特色的礦山修復治理新模式進行推廣和應用。太原、北海、濰坊、威海等26個城市相關單位相繼到日照考察交流,形成了礦山修復治理的“日照模式”。
城市地質。城市地質調查是服務城市發展的前瞻性工作。通過開展日照市主城區城市三維地質結構調查,地礦八院系統研究總結了區內基礎地質、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等要素資料,建立三維可視化城市地質信息管理與服務系統,實現了城市地質數據集群化管理,為建設“透明城市”,服務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與管理提供了基礎數據。
地質災害。利用無人機、三維實景建模等高科技手段,開展全市地質災害隱患點調查、排查。查明全市地質災害現狀,分析了地質災害分布特征和發育規律,并據此劃分地質災害易發區。建立了地質災害數據庫,提出合理有效的防治建議,在市、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成立地質災害應急指導中心,為地方政府防災、減災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科技引領 創新把握城市脈動
科技創新,是保持單位活力,推動行業實現蓬勃發展的不竭動力。
一直以來,地礦八院始終致力于各項事業的創新工作,尤其是測試方法的開拓與創新。
地礦八院實驗測試中心現有地質實驗高級工程師5名,工程師1 0名。通過實驗室資質認定(CMA)、國家實驗室認可(CANS),國土資源部(現自然資源部)地質實驗測試(巖礦測試)甲級資質。能夠完成各類巖石礦物、土壤、水質等產品的成分分析及物化性能的實驗測試。
測試中心每年可為日照檢測處理土壤、水、礦石等樣品1萬余件。此外,還有4萬余件的省外樣品。土壤礦物方面,可檢測33個礦物品類的100多種元素,所有礦物元素都可完成檢測。對土壤和地表、地下的水質檢測,能有效發現污染,分析生活污水,與民生密切相關。
2019年,地礦八院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報專利3項。“除此之外,我們還將申報一個行業標準。以大數據研究院為平臺,籌備研發實驗室管理系統。每年實驗室平均要檢測四五萬件樣品,每件樣品的檢測元素最少有10余項,匯總起來,就是四五十萬項檢測數據。實驗室管理系統的上線,將會對各項工作的開展起到極大助推作用,使數據管理更加便捷高效。”地礦八院實驗測試中心負責人介紹。
未來,地礦八院將進一步深度融入日照,全力推進大地質服務工作。以科技為引,把握城市脈動,為城市發展提供技術、資質和方案支持,以優質的地質服務,貢獻城市建設的地礦智慧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