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26日,嵐山區高興鎮“鄉呼縣應”平臺工作人員在日常巡查中發現一輛可疑車輛正在非法傾倒污水,立即通過“鄉呼縣應”平臺上報市生態環境局嵐山分局進行聯合處置。該局接到“呼叫”迅速響應,在最短的時間內趕到現場。經初步核實,工作人員依法對涉事車輛進行扣除,按照相關法律規定嚴肅處理。至此,僅用了短短的2小時,一個非法傾倒污水事件閉環辦理完畢。
建設“鄉呼縣應、上下聯動”工作平臺,是做好規范屬地管理的重要技術支撐。市委編辦通過調研了解到,縣鄉協同聯動不暢是當前基層治理的一個短板,也是造成“降格落實”“懸空落實”的重要原因。
我市縣級職能部門和鄉鎮的工作人員都處于基層一線、都有做好工作的強烈事業心和責任感,但是由于缺少縣鄉兩級雙向聯動、協作配合的機制,難以實現優勢互補、形成合力。為此,市委編辦提出要打造縣級“呼叫”“響應”的平臺。
這個平臺基本不需要另起爐灶。目前,區縣現有符合條件的工作平臺主要有綜合執法指揮平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平臺、政務服務平臺等,已基本實現縣鄉全覆蓋和工作聯通,能夠滿足相關事項呼叫、受理、派發、響應需要。同時,考慮到各區縣現有工作平臺設置及運行的差異性,由各區縣根據實際情況自行確定依托的平臺或重新搭建平臺。
借鑒數字化城市管理平臺模式搭建“響應”平臺。莒縣借鑒縣數字化城市管理平臺模式,投資200余萬元高標準建設“鄉呼縣應”管理平臺和“鄉呼縣應”手機APP;同時設立縣“鄉呼縣應”指揮中心,配備專業工作人員負責平臺的日常運行,對“呼叫”事項進行確認、派發、督促、考核等;各鄉鎮、縣直有關部門建立“屬地管理”工作手冊,明確平臺聯絡員,負責事項的分析、呼叫工作,各社區(村)明確1名網格員負責信息收集、上報工作。
依托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平臺設立“響應”平臺。東港區依托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平臺建立了“鄉呼縣應”響應平臺,并突出三個重點對平臺進行優化升級,打通平臺接入“點”,實現網格全覆蓋,共納入網格員1240名,擴大“鄉呼縣應”工作體系的覆蓋面;優化基層功能“點”,完善事件在鎮‘街道’內部流轉、研判、上報的工作機制,實現鎮級平臺與區級平臺上下呼應,形成縣鄉兩級聯動解決問題的格局;創新事項受理“點”,在73項受理事項基礎上添加了“其他需區級協調解決的事項”,擴大了事項受理范圍,使更多基層訴求得到“響應”。
依托投訴問政服務平臺設立“響應”平臺。五蓮縣結合縣7900000問政平臺覆蓋面廣、運行機制健全、流程操作規范的實際,依托縣委辦公室下屬的群眾服務中心的投訴問政平臺,專門設置“鄉呼縣應、上下聯動”響應模塊,作為鄉呼縣應的操作平臺;建立了工作領導協調機制,各部門、鄉鎮分別確定了“響應員”和“呼叫員”,“呼叫員”可通過7900000熱線、網上問政、手機APP實時呼叫平臺。
依托政務服務平臺設立“響應”平臺。嵐山區依托“智慧嵐山”政務服務平臺,增設區級“呼叫”熱線2622345,配備4名受理員負責“呼叫”事項的受理派發等工作;建立“響應員”隊伍,區級各職能部門均設有專職“響應員”,負責及時響應“呼叫”、聯動協調及反饋事項辦理情況。
通過打造“響應”平臺,建立了“鄉呼縣應、上下聯動”工作機制,賦予鄉鎮對轄區需縣級職能部門解決事項的協調權,改變了過去鄉鎮“呼叫”縣級部門不暢的情形。鄉鎮遇到無法獨立解決的事項或突發事件,可通過平臺向縣級職能部門“呼叫”。部門接到指令后快速“響應”,主動與鄉鎮對接,及時研究解決問題,協調一致做好相關工作。(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