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管玉杰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穩步提升社會保障水平,深化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新建、升級養老綜合服務中心和日間照料中心21處,開辦長者食堂22處。
對此,市人大代表許傳江表示,對這個做法他非常贊同。他認為,居家和社區養老提供嵌入式、小型化、多功能的養老服務,普遍受到老人們的歡迎,能讓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和高齡化步伐加速,“銀發中國”給社會帶來了巨大壓力和嚴峻考驗。國家高度重視養老問題,相繼頒發《關于印發“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的通知》等文件,大力發展社區居家養老。
“隨著高齡化、少子化、空巢化的加劇,家庭對老人的照料日趨弱化,這一點在農村尤為突出。60歲至80歲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補貼大部分省份在300元以下,生活比較艱苦。”許傳江說,再加上大多數老年人觀念較為傳統,愿意就近獲取“家門口”的養老服務,因此社區居家養老提供“嵌入式”“小型化”“多功能”的養老服務,普遍受到老人們的支持。
在許傳江看來,目前社區居家養老存在幾個困難:經費投入有限,廣大農村老人沒有退休金,僅靠村集體或者社區,經費遠遠不夠;社會認可度不高,老年人及其子女在內多數人對居家養老服務了解不多;養老護理人員不足,水平不高,社區、村居工作人員十分短缺,人員分工上難以運轉。
許傳江認為,要加大“建”的經費,還要給“運轉”的經費,提倡由村集體或者社區承辦非盈利性質的日間照料中心,提供一日三餐、基本醫療服務,運轉經費由中央制定相關實施辦法,按照服務老人數量,由中央、省、市、縣四級財政提供補貼,維持其正常運轉。同時,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面向困難老年人的高齡津貼、護理補貼制度,擴大發放范圍,提高補助標準。
與此同時,長期護理保險費實行由政府、用人單位與參保人共同負擔的辦法,政府對不同年齡段老人給予不同的護理費用補助,對70歲以上老人的醫養護理服務費用,政府的補助部分應達到70%以上,對于城鄉特困、農村五保等老人群體,政府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提供無償服務。
此外,許傳江認為應加強服務人員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社會地位。采取靈活的培訓方式,對從業人員進行養老護理培訓,提高專業化水平;對于培訓合格上崗的養老護理人員,應建立護理補貼、特殊崗位補貼等制度,解決養老護理人員的待遇、醫療、保險等問題,保證養老服務人員隊伍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