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日照訊 “真沒想到,我也能調回縣城工作,在鄉鎮工作了23年,本以為就這樣一直干到退休。”剛剛到五蓮縣退役軍人服務中心工作的崔維芬,開心地告訴記者,“工作調動后離家近了,真的是解決了我們家的實際困難,多虧縣里出臺的好政策。”
崔維芬所說的好政策,就是五蓮縣出臺的《鄉鎮向縣直調動人員的補充規定》,她只靠一紙申請,就順利地從五蓮縣汪湖鎮交流到了五蓮縣退役軍人服務中心。截至目前,五蓮縣首批19名鄉鎮干部已交流到縣直部門工作。
去年,五蓮縣對全縣在編人員年齡結構進行分析,發現縣直單位普遍存在年齡偏大的問題。很多縣直單位十多年沒有進人,業務人員基本都在40歲以上。相比而言,由于近幾年加大基層進人力度,鄉鎮的年輕工作人員更多一些。
“鄉鎮干部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貢獻,有許多同志夫妻雙方長期在鄉鎮街道工作,無暇照顧老人孩子,家庭負擔壓力比較大。”五蓮縣委組織部副部長、編辦主任王勇說。
《規定》立足給基層干部特別是工作在偏遠地區和戰斗在脫貧攻堅第一線的干部更多理解和支持,在政策、待遇等方面向他們傾斜,讓他們可以安心、安身、安業,更好履職奉獻。在鄉鎮(街道)工作年限較長、家庭負擔壓力較大的鄉鎮工作人員,可以提出回縣城工作的申請。經鄉鎮黨委確定、縣委研究后,可交流到縣直部門工作,工作業績突出、夫妻雙方都在鄉鎮工作的優先考慮。
“鄉鎮干部進城既解決了他們的實際困難,又緩解了縣直部門缺人的難題,還為鄉鎮騰出了編制招考新人,增加了鄉鎮干部隊伍的活力,實現了一舉多贏。”王勇說。
一石激起千層浪。對于很多長期在鄉鎮無暇照顧家庭的人來說,無疑來了一場“及時雨”。和崔維芬一樣調回城里的,還有戶部鄉便民服務中心原工作人員馮志梅。“大兒子馬上要高考了,小兒子上幼兒園,丈夫和我在同一個鄉鎮,家里一點顧不上,要不是我能交流上來,家里孩子真的是沒人管了。”馮志梅說,“進城了,心里更踏實了,工作起來也更有勁了。一定得好好工作,才對得起縣委的關心關愛。”
五蓮縣行政審批服務局副局長李靜說起剛調入本單位的同志,滿意地說:“我們局推進流程再造攻堅行動,工作任務很重,人手少。這次從鄉鎮調入的4名同志,原來也都在窗口部門工作,與政務服務工作匹配度很高,業務能力也不錯,稍加培訓便能上手。”
針對機關事業單位夫妻異地人員和“五蓮籍”在外人才,五蓮縣還積極探索實行“蓮才興鄉”政策,每年從年度用編進人計劃中預留部分編制,按照身份相符、平行流動、人崗相適、專業對口原則,用于符合條件的人員從異地調回五蓮工作。據了解,去年通過該政策,共調回24人。(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于立偉 通訊員 李緒業 喬利禎 王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