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校園食品安全越來越受到重視,6月15日,市場監管總局、教育部、公安部、國家衛生健康委決定聯合開展校園食品安全守護行動(2020—2022年),保障廣大師生“舌尖上的安全”,其中,推行“互聯網+明廚亮灶”等智慧管理模式是其重點任務之一。
貫徹落實行動部署,在東港區,這種智慧管理模式已經落地實施。打開手機“眾食安”APP,即可隨時查看學校食堂后廚衛生情況以及整個做菜備餐的流程,包括擋鼠板是否挪開、工作人員是否佩戴口罩以及冰箱內的溫度濕度等,一旦有異樣,系統便自動發出提示——東港區市場監管部門足不出戶即可遠程查看學校食堂后廚加工操作、管理情況,開展網上巡查、應急調度等。
智慧化監管、全方位守護,這是東港區市場監管局在大學城德勝園餐廳實施的一次全新探索。今年3月中旬,日照市啟動大學科技園高校后勤管理規范提升工程,市區領導高度重視、社會關注。
如何提升后廚管理,東港區市場監管部門主動求新謀變,在經過多方考察了解后,引入了由杭州佑全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開發設計的“眾食安”食品安全智慧監管平臺,在“互聯網+明廚亮灶”工作基礎上推行智慧監管。
近日,記者走進德勝園餐廳實地感受這一硬核操作。整潔干凈、裝修現代,寬敞明亮的餐廳刷新了記者以往的印象。餐廳入口處一塊2平方米的電子屏引來往學生關注。“這是餐飲食安AI物聯云治理平臺,學生可通過上面的信息了解當日后廚情況,讓學生也參與監管。”東港區市場監管局東城監管所所長王倩介紹。
然而,要想進入后廚,必須經過一臺智能晨檢儀,包括體溫檢測和人臉識別。一旦發現工作人員有發燒等癥狀,系統就會發出語音預警,提醒他們遠離廚房。
“這不是一般的攝像頭,嵌入了擁有AI智能抓拍技術的魔盒,接入54路監控設備,覆蓋了食品加工間、食品原料庫、備餐間等20多個關鍵部位。”王倩指著后廚天花板上方介紹道,攝像頭連接“眾食安”APP,一旦有不合規操作,系統將第一時間自動抓拍、上傳、留證,實時監控。
不止這一處科技操作。36處溫濕度感應節點,74處消毒感應檢測器,10處擋鼠板……廚房里的任何不符合衛生許可的行為都會被當場“捕獲”。
為證明預警消息的準確性,工作人員當場作了測試:將冰箱內裝在密封袋內的溫濕度傳感器拿出約1分鐘后,溫度由之前的2.1度上升到18.8度,超過限定的最高值。此時,市場監管工作人員手機APP上,立即收到了留樣冰箱溫度異常的信息提示。
“只要是工作時間,人工智能會主動搜尋違規行為,抓拍后立即上報,這些違規行為會用紅色方框標記出來。”王倩說,之前監管主要靠人工檢查次數有限,也存在盲區,引入互聯網技術,一舉多得,保障了學生用餐安全“最后一米”。
記者查看了工作人員“眾食安”APP平臺,從人員切菜、烹飪、備餐到清洗消毒操作流程均一目了然。除廚房工作情況外,經營者有關餐飲信息,如食堂經營許可證、工作人員健康證、米面糧油來源情況等全部公示。
據了解,除了市場監管工作人員用的“監管端”手機APP外,餐飲管理公司工作人員也有一個“企業端”手機APP。按照食品安全監管要求,餐飲管理公司在系統內自主上傳營業執照、許可證、食品索證索票等基礎信息,餐廳負責人可以對后廚工作人員健康證、索證索票、消毒記錄、晨檢記錄等工作臺賬進行實時查看,發現違規行為,及時督促整改,有效保障了食品經營主體責任的落實。
“眾食安”APP是該局在推進明廚亮灶基礎上嘗試利用“互聯網+”模式實現智慧監管的探索,通過視頻實現廚房公開、可視化,助力一線監管。下一步,該局將進一步創新食品安全監管思路,全力推進“互聯網+明廚亮灶+智慧監管”工作。
數據顯示:去年以來,東港區有247家學校食堂實現了“互聯網+明廚亮灶”。目前,日照大學城德勝餐廳、日照師范、北京路中學等12處學生食堂及2處大中型餐飲企業已經納入了食品安全智慧監管平臺,實現了后廚食品安全的全覆蓋、無死角、24小時全天候監管。(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史樹梅 通訊員 王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