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召開的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僅是反腐敗斗爭的基本方針,也是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方略。
遵循這一方向,東港區紀委監委不松勁、不歇腳,一以貫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不移深入學習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等決策部署,聚焦履行監督首責,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強化監督執紀問責和監督調查處置,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
不敢腐——強化懲治震懾,高懸反腐之“劍”
堅持懲治這一手不放松,“治病樹,拔爛樹”,真正把規矩嚴起來,把紀律挺起來,把制度立起來。
于是,針對執紀監督任務成倍增長但辦案力量不足的現狀,一方面,東港區紀委監委堅持內部挖潛,確保有人辦事。從機關后勤保障部門抽調有一定辦案經驗的人員充實到執紀監督和審查調查一線,紀檢監察室人員由原來的12人增加到20人,同時抽調6名鎮街道紀檢監察干部跟班學習,以干代訓。統一為每個鎮街道紀委配備辦案專用車輛、辦案設備,改造提升走讀式談話點,這一系列舉措折射的是區紀委監委反腐倡廉工作的決心。
另一方面,強化制度建設,確保用制度管事、用制度成事。“5+1+N”監督執紀工作流程,線索研判、會商研判制度應運而生。通過流程再造,定期對問題線索進行分析研判,把牢問題線索及案件處置證據關、程序關、質量關。近期,東港區紀委監委已召開問題線索研判會21次,要案會商研判5次,信訪積案會商研判6次,通過一案一匯報、一案一分析、一案一研判的方式,找準問題癥結,靶向發力。
同時,強化對鎮街道紀(工)委工作的領導,嚴格落實“兩個為主”制度要求,大力發揮鎮街道在發現、查辦發生在群眾身邊“微腐敗”問題的關鍵作用,深化“紀委常委、監委委員+紀檢監察室+鎮街道紀(工)委”的工作格局,實行鎮街道紀(工)委書記月例會工作制度,每月調度鎮街道線索處置情況,給鎮街道紀(工)委上發條緊螺絲。認真落實信訪舉報全程管控制度,規范信訪舉報件辦理處置,推動信訪舉報件及時有效化解。印發《2020年鎮街道紀(工)委考核辦法(試行)》,通過考核指揮棒倒逼鎮街道主動“三轉”,加大監督執紀力度。
務實舉措,形成了懲治腐敗審查調查一批、初核初查一批、關注了解一批的長效工作機制,不敢腐的震懾逐步顯現。
不能腐——做實以案促改 織密制度之“網”
一邊堅持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一邊扎牢制度的籠子,消除腐敗背后的制度機制弊端。“八條禁令聽說過嗎,能說說里邊的內容嗎?”近日,西湖鎮圈村辦公室內,村黨支部書記楊淑海正在值班,面對到此調研的紀檢監察干部的提問,情緒緊張但對答如流。
據了解,以往查處的村干部經濟違紀違法案件往往與村黨組織負責人直接插手村級財務、直接經辦錢款問題高度關聯,在認真梳理管理監督的薄弱環節和制度漏洞后,今年6月份,東港區紀委監委專門出臺了《加強農村“三資”管理的八條禁令》,列出八條負面清單,嚴禁村級黨組織負責人拋開會計、出納,越權插手經辦村級賬務、財務等,從制度層面落實長效管理,真正實現查處一案、教育一片、規范一方的目的。
制度的創新也為高質量化解信訪積案劃出“硬杠杠”:區紀委監委建立信訪積案查辦工作“三個禁止”制度,禁止簡單復制粘貼往年的調查報告,禁止以處理建議代替處理結果、空對空、不落實,禁止不反饋就上報處理意見,確保重復信訪問題全部逐一調查,并查清查透所有不明確、存疑的問題線索。同時,建立信訪室派員參加現場反饋制度,確保反饋不走過場。目前,通過案件復核成功化解2起五年以上、3起五年以下信訪積案。
同時,練好日常監督“基本功”,充分發揮區委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成立區委作風建設辦公室,區紀委監委負責對全區各鎮街道、區直部門單位作風建設情況進行常態化督導檢查。緊盯國資國企領域、營商環境、享樂主義奢靡之風隱形變異、公職人員違規享受農村集體經濟福利等八個專項整治,加大監督執紀問責力度。此外,嚴格落實“四凡必通”制度,加大典型案例通報曝光力度,以通報曝光持續傳導壓力,今年以來共制發通報13期,主要聚焦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履職盡責不力、飲酒駕駛等典型問題,讓違紀違法行為無所遁形。
不想腐——吹拂廉潔之風,筑牢思想之“堤”
堅持正面引領和反面警示,用好用活“身邊教材”,把教育抓在經常、融入日常,增強“不想”的自覺。
“隋仕早是我們南湖鎮的老支部書記,一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沒想到如今卻變成了警示教育片的‘案中人’,給我們的觸動很大,也深受教育。”南湖鎮全體村干部觀看警示教育片《貪欲無止終自毀》后,感慨頗多。
心正才能行正。“正園之正字,上一下止,古人寓意守一而止,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守初心……”7月1日,日照市廉潔文化教育基地解說員潘瑤的嗓音微微有些沙啞,這已經是她一天來的第三場解說了。
在因案施教的同時,將本土特色與廉政教育相結合,打造獨具魅力的廉潔文化教育基地——正園,用身邊的先賢典型事跡開展廉政教育活動,是東港區紀委監委厚植不想腐土壤的又一力作。截至目前,來自市委黨校、區委組織部等26個部門單位的700余名黨員干部接受了廉潔文化教育。
這些實事是東港區紀委監委在廉政教育上打出的組合拳:聯合打造東港區潤廉文化基地,將大型廉政呂劇《清官秦國龍》納入“送廉戲下鄉”范疇,升級打造“清風衛士”黨建品牌,在全區引領清廉為官、清正為民新風尚;深刻剖析典型案例,制作警示教育片,編發《鏡鑒錄》,用身邊的人、身邊的事現身說法,以案為鑒,反躬自省,規范行為;深化“東港清風”“清風宣講”“清風微課堂”等廉政教育平臺運用,常態化全覆蓋,受教育面涵蓋全區2萬余名黨員干部,將“清廉東港”建設延伸至“最后一公里”。
“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一個相互融合、交互作用、有機統一的整體,必須同向發力、一體推進。”東港區委常委、區紀委書記、區監委代理主任齊福祿表示,他們將把“嚴”字長期堅持下去,以堅如磐石的決心鞏固發展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
(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史樹梅 通訊員 費守芝 姚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