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現在推行‘電子兩證’應用,很多業務不用帶身份證也能辦理啦!”最近,這則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傳遍日照大街小巷。以前辦張許可證不僅需要一沓材料,還得往返跑好幾趟,現在竟然連身份證都可以不帶了?
十年前,從事印刷行業的張先生在日照開辦了自己的第一家工廠,“為了拿張營業執照,光準備的紙質材料就有五六十張,身份證復印件十幾份,來回在各個部門間跑了數十趟!”一邊說著,張先生還翻出一張老照片,照片上的一沓厚文件“佐證”了他的說法。后來,張先生與妻子到了江蘇經營,南方優越的營商環境讓他印象深刻。
“這就完成了?這張就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許可證?”9月15日,張先生在工作人員幫助下,僅用不到30分鐘,就拿到了一張“熱騰騰”的“印刷許可證”,他直呼不可思議,“辦事不用帶身份證,只跑一次就能給辦好,日照的政務服務水平進步太大了!”
原來,自8月17日起,日照全面推行身份證、營業執照“電子兩證”應用,辦事群眾在申報業務時,可通過愛山東App、電子營業執照小程序等,在線獲取省內電子身份證和電子營業執照,實現“手機亮證、在線驗證、授權打印”。作為公司法人的張先生,只需要“掃臉”申請一張電子身份證和電子營業執照,由工作人員替其“跑腿”,將申請書送到企業登記窗口申請查詢公司章程的電子化檔案,再提交公章、租賃合同和印刷設備發票就能快速辦理所需證照,全程不過半小時。
一張身份證,原本是辦理各類業務的“必需品”,因為忘帶身份證而要往返跑腿才能辦成業務的尷尬情況也很常見。隨著電子身份證的推廣應用,不只提交身份證復印件這個“動作”被替代,更延伸到與身份證關聯的許多事項。循著“群眾反映的難點就是工作著力點”的工作思路,日照行政審批服務部門不斷自我加壓,加快擴大電子證照應用范圍,并牽頭梳理全市政務服務事項證明材料清單,全面減環節、減材料、優流程,全力打造“無證明之城”,真正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以辛苦指數換取群眾幸福指數。
“企業群眾的獲得感,始終是衡量改革成果的‘金標準’!”這是全市各級審批服務人員的由衷心聲。近年來,日照持續推進“一次辦好”改革,“最多跑一次”從來都不是最終目標,審批服務流程再造始終落腳到“一次就辦好”“一次不用跑”上。營造一流營商環境既是日照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舉措,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堅實基礎。
是主動向前,還是被動等待,這是兩種不同的政務服務境界,也凸顯了營商環境的差距。盡快在營商環境上實現大飛躍,就要不斷增強“向前一步”的主動服務意識,而一張小小身份證的變遷,恰恰體現了審批服務以解決好企業群眾身邊“小”事為切入口,著力解決民生服務“大”問題,演繹出日照行政審批服務部門在落實“一次辦好”中的向前一步與換位思考。
近日,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再次發出公告,在第一批可應用電子身份證的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電子證照應用范圍,梳理公布了市直各有關部門(單位)第二批可應用“電子兩證”的事項清單(777項),其中可應用電子身份證的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467項、可應用電子營業執照的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310項,切實解決了一批企業群眾辦事忘帶證件的“煩心事”,用“數據跑路”代替“群眾跑腿”,“一次辦好”讓群眾辦事更方便、更順心。
解民心所慮,思民生所需,優質的政府服務要始終走在百姓前。相信,讓老百姓感覺更踏實、更高興的事兒,今后還有更多。
(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蔣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