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黨中央提出的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收官之年。這一年,日照生態環境保護在力度、廣度和深度上,達到峰值。
“以壯士斷腕、背水一戰的決心勇氣,堅決奪取污染防治攻堅戰決定性勝利!”7月8日,市委主要負責同志在全市污染防治攻堅戰集中攻堅行動會議上的講話言猶在耳。
9月9日,中科院大氣所專家團隊作為我市污染防治攻堅戰集中攻堅行動工作專班的專家組,對我市精準把脈,提出靶向治污管控建議,并號召日照市民“打一場污染防治攻堅的人民戰爭”。
“人民戰爭”四字措辭嚴厲、要求更高,既表明日照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問題的關切和期待,又展示了市委、市政府鐵腕治污的堅定決心和力度,更是對300萬日照市民的莊嚴承諾。
擂響決戰鼓,奮斗一百天。讓人民看到希望,讓天地煥新顏。
從停車不熄火說起
這幾天,市民李路駕駛車輛時,多了一個習慣:每次臨時停車必定要熄火。
她的變化源于不久前的一條朋友圈,“停車不熄火,浪費又污染”,這讓她記憶猶新。
李路說,以前臨時停車不熄火,只是感覺汽車排出的味道特別刺鼻,“原來這樣不僅影響環境,而且對身體健康也有危害”。
有研究表明,在怠速狀態下,汽車PM2.5排放是順暢行駛時的3.88倍以上,排放的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顆粒物等污染物,主要集中在水平高度1米左右,即人群主要呼吸區域,極易被人體吸收,對人體健康危害極大。
“共同的家園,共同的健康,共同的環保”,與李路一樣,這個樸素的道理正得到越來越多的市民的認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五十七條明確規定:“國家倡導環保駕駛,鼓勵燃油機動車駕駛人在不影響道路通行且需停車三分鐘以上的情況下熄滅發動機,減少大氣污染物的排放。”將一個倡導性措施寫入國家法,足見全民環保在依法治污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9月9日,中科院大氣所專家團隊以“停車熄火”為例講述了“全民環保”對于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義所在。
在專家們看來,群眾的力量是最強大的,實踐證明,發動群眾、依靠群眾,每個人都做出一點努力,藍天白云將會常在,日照的環境質量將會更優,每個人的幸福感就更多一些!
7月8日以來,中科院大氣所專家團隊12名專家們駐點日照,為科技治污提供最前沿的技術支撐,為精準治污建言獻策。
有了專家團隊智囊團的助力,再加上堅守一線的污染源“偵察兵”,日照的科技治污團隊堪稱“頂配”。
激光雷達走航監測團隊就是污染源“偵察兵”。過去的兩個月,市民們抬眼可見的“綠光”就是科技治污的“黑科技”,24小時的“綠光”就是市污染防治攻堅戰集中攻堅行動工作專班雷達監測團隊走航車發射的激光。
“環境監測走航車覆蓋城區掃描監測,顆粒物濃度一目了然、精準定位,現場走航的結果第一時間推送到‘雷達交辦’APP,報送污染事件,交辦相關單位或部門查辦。”市污染防治攻堅戰集中攻堅行動工作專班劉冉介紹,自7月份以來,全市“雷達交辦”APP共計交辦問題1005個(次),已整改858個(次)。
地面“掃描”,空中“監視”。日照從依靠傳統的“人海戰術”到依靠科技手段精準治污,提高了污染治理的精準度和效率,有效震懾了違法排污行為。
打一場污染防治的人民戰爭
一直以來,鋼鐵、港口、工地和道路揚塵、重型載貨汽車以及漿紙、電力等行業和領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我市空氣環境質量。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取舍,考驗政府的遠見、魄力和擔當。
如果延續“粗放”的生產、生活方式,在市民對于優美生態環境需求的窗口期,顯然是行不通的,國家、省對日照的環境容量指標不允許,生態日照這張最亮麗的招才引智、招商引資名片以及全市人民對于低碳、綠色、健康生活環境的要求不答應。
綠色發展刻不容緩!在污染防治攻堅戰面前,日照對于綠色發展的立場是堅定的。
緊盯制約生態環境保護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幾條戰線肩負重擔、齊頭并進———
生態環境部門奮戰在綠色工業企業戰線上;住建部門奮戰在綠色工地戰線上;城管部門奮戰在雨污分流工程、城市深度保潔戰線上;交通、交警部門奮戰在綠色交通戰線上;市紀委監委組建專班,建立污染防治攻堅戰信訪舉報臺賬,接受對區縣和部門單位在污染防治攻堅戰中不擔當、不作為、進展不力的舉報線索,護航污染防治攻堅戰;市直機關工委、團市委、市婦聯等部門聯合印發通知,倡導“污染防治 機關先行”……全市上下合力治污,履職盡責顯擔當,嚴管重罰促實效。
作為全市生態環境保護的排頭兵,市生態環境局摸排全市鋼鐵、石化、漿紙等行業10家重點排污單位,“一企一策”深度減排,全面提升企業污染防治水平;堅持依法治污與精準幫扶并重,對重點監管企業加大幫扶力度,“駐廠”監管,對違法排污企業鐵腕執法,執法為民;向臭氧污染宣戰,力促VOCs減排。
“7月中旬,我們運用走航車對VOCs排放高值區域進行全面監測,展出特征污染物,鎖定排污企業,依法查處明祥塑膠和華諾塑料兩家公司,分別罰款3萬元。”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科科長闞波介紹,全市工業企業要切實履行治污主體責任,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貢獻力量。
“在污染防治攻堅戰中抓作風、強擔當、嚴履職,打造一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的生態環境保護鐵軍。”在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焦春鋒看來,過去的兩個月,全市生態環境系統發揚鐵軍精神,放棄節假日,周末全員在崗,披星戴月、突擊夜查,勇當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排頭兵。
“日照港分級管控紅色5#、4#木薯干和葉臘石堆場出現揚塵污染,且在南風下,向北部區域輸送”,市生態環境綜合執法支隊第一時間到達現場,日照港二公司迅速對上海路東首及港北18路洗掃,對東1泊空場地灑水抑塵,加強二期噴淋抑塵。
“我們安全環保部邀請了市污染防治攻堅專班的專家來港區現場把脈會診,對我們自動化流程裝卸、門機裝卸、汽運作業等抑塵措施及環保設施運行進行現場指導,幫助我們來做好這項工作。”日照港安全環保部秦濤介紹。
“生態環境部門與企業的關系不是完全對立的‘貓抓老鼠’,而是更多向幫扶指導方向轉變。”焦春鋒表示,執法幫扶企業綠色發展是初衷,為全市人民守護好藍天白云、綠水青山是全市生態環境系統的奮斗目標。
全民環保、污染治理的號角響遍日照的背后,是全市上下盡銳出戰,為群眾守住綠色發展底線的莊嚴承諾。
守得云開見月明
9月13日,明鏡般的天空,飄著朵朵白云,仿佛觸手可得。如火如荼的治理背后,同樣伴隨著反思與警醒。
2020年是中央提出的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收官之年。藍天、碧水、凈土,這三場標志性戰役中,“打贏藍天保衛戰”居首。
根據《山東省大氣污染防治規劃行動計劃》要求,到2020年,各市PM2.5濃度要比2013年改善50%。按此要求,我市PM2.5濃度到2020年需要達到35微克/立方米。
“從2013年至2019年,我市從66微克/立方米改善到了45微克/立方米,共改善了21微克/立方米,平均每年不到4微克/立方米。”市污染防治攻堅戰集中攻堅行動工作專班劉賢宏坦言,距離年終還有短短的一百天時間,今年日照要改善10微克/立方米,難度可想而知。
奪取污染防治攻堅戰勝利,對于日照的發展而言,等不得、拖不得、慢不得。
“精準治污”“科技治污”“依法治污”“全民環保”,縱觀我市空氣、水、土壤領域的環境治理,今年都將處于一種強監管態勢。“十四五”期間,嚴管態勢將會持續,未來,全民共享的“日照藍”將會成為常態。
9月12日,青島、煙臺、威海、濰坊、日照五市生態環境局共同簽署合作協議,膠東五市將抱團治污。
根據框架協議,五市將在推動“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環境污染防治聯防聯控、環境應急響應、近岸海域生態環境保護、跨區域生態環境聯合執法、區域綠色發展等方面加強合作,打造區域生態環境共保聯治的新樣板。
攻堅戰之外,是持久戰。放眼至更長一段時間,承載著市民對藍天碧水的殷切期待,日照生態環境保護的決心清晰可見:還老百姓藍天白云、繁星閃爍,清水綠岸、魚翔淺底,鳥語花香、田園風光的自然美景。
日照國控傅疃河大古鎮、沭河道口斷面均實現達標,崮河水質穩定達標,9月7日,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印發了《要情通報》,2020年8月全省16市環境空氣質量狀況通報中,日照市優良天數比例同比增加6.4個百分點,PM2.5改善幅度9.1%,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改善幅度6.2%,是全省3個指標均改善的4個市之一。
決戰年終一百天!日照污染防治攻堅已經到了決戰決勝的關鍵階段、奮力沖刺的最后關頭。日照,已做好了全面沖刺的準備,全民參戰,全力以赴,打一場污染防治攻堅的收官戰,走一條在全國叫得響的綠色發展之路。
(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盧昱東 通訊員 王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