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
我要投稿

日照非遺尋訪

小木船駛向心中的大海

發布時間:2020-10-30 08:30:04

?300601540342.jpg

傳統小船制作技藝
小木船駛向心中的大海

  摸一摸金頭、虎牙、護腮鳥,圍著這個1.2米的風船轉上一圈,孫樹秋覺得觸手已很光滑。打開工作臺上的一個小紙盒,數十個黃豆大小的打著小孔的木珠子嘩嘩作響,再拿起墻角晾干的兩張大木帆——他準備給這艘風船支上帆了。

  做小船,已有十四五個年頭,孫樹秋已記不清這是他做的第多少艘船。如果加上年輕時排(造)的大船,那更加沒數了。

  今年72歲的孫樹秋,只記得,排船,已有50多年了。

微信圖片_20201030103239.jpg

  排大船,當柞頭,百年技藝風頭無兩

  靠海吃海,在濤雒鎮的孫家村,出海打漁是600年前立村以來就傳承下來的勞作方式。

  排船,也是孫樹秋的先祖傳下來的傳統技藝。十多歲開始,孫樹秋沒跟著父親出海,一直跟著大伯孫彥藍排船。

微信圖片_20201030103224.jpg

  當地人說的排船,就是造大船。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沒有機器動力,孫樹秋跟著大伯排的,多半是出遠海的大風船。“這樣的船已有600年歷史了,老話叫‘抽板’。”在孫家村村史館中,孫樹秋指著一艘1米長的木船說,這樣的船,是他們先祖從明朝時期遷到孫家村以來,一直傳承下來的大船。忙時出遠海打漁,閑時就搞運輸,運砂運鹽,也運瓷器。

  “沒風時就得使櫓使棹,有風可就省力了,你瞅這四個大帆,省了老力了!”左邊一艘80公分長的木船,就是當地人稱“大風船”的木船翻版,“這風船稍晚些,也傳了500來年了。”

  “這條船就更晚了,這是(上世紀)70年代以后才有的機帆船。”這三艘陳列在村史館的木船,是孫樹秋根據記憶一比一縮小后制作的。

  “現在咱村里還有兩條這樣的大機帆船,最多的時候,村里有四五十條大機帆船。”孫樹秋說,孫家村現有人口3980人,大小船只120余艘,經濟仍以漁業為主,是個比較富裕的村莊。

微信圖片_20201030103220.jpg

  “早年間排船不需要圖紙,柞頭和船老板定下來,大約做個二十六七米長的船,算出吃水量,定下多么寬,前后多高,接著選材備料就行。”柞頭,就是領頭排船的人。一艘二十六七米長的大風船,十六七個木匠,怎么也得一個多月才能排好。

  到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機帆船代替了大風船,“機帆船吃水小、省油啊!”孫樹秋也成為柞頭,領著十七八個木工挨個“戶場”排船。“沒有固定的地方,瞅好村里哪里有塊大的空閑地,查個好日子,放一掛鞭,就開工排船了。有時候,好幾艘船同時排,得忙著在各個戶場上調料調工。”排船的工地稱為“戶場”,身為柞頭的孫樹秋,平時的木工活已無需上手,只在機帆船上大底板的時候才上手。

微信圖片_20201030103242.jpg

  “機帆船的大底板有弧度,得先把木料煮軟,”孫樹秋說,煮大底板的時候,要用五六個大鐵桶接起來,倒上水,把大底板插進桶里。誰家排的船,就由主家自己張羅添柴火,燒上一黑(夜),第二天早上就可以上大底板了。

  排船的柞頭,是漁村里受尊敬的人物。請柞頭來排船,不僅要給工錢,還得天天請吃飯,“排船按日工計,最早一天3塊,后來一天20塊,一天40塊,后來就一天70塊、80塊,”孫樹秋說,那時候錢“結實”。即使在生產隊那會,大家也都爭著想來排船,除了算工分之外,每天還補貼兩毛錢呢。

  “再往后,再往后就沒有了嘛。”孫樹秋笑笑,上世紀90年代以后,鋼殼船來了,“沒人要做木頭船了。”乍一停手,孫樹秋閑不住,兒子也有一條鋼殼船,他就跟著兒子去出海,“出到石島一帶吧,一次一個來月,就在船上干些雜活,出了三年多。”孫樹秋有一搭沒一搭地說。


  做小船,當念想,傳承技藝愛海敬海

  一冬一春,是封海的日子,漁家閑時。在過去,正是排船最忙的日子。可是不排木船了,也不出海了,孫樹秋也還是閑不住。“2005年吧,看著幾塊木料,忽然想著做艘小船,就做著耍,當個念想也好。”孫樹秋又笑了。

  船,就在他的腦子里;工具,也是現成的。拿個拐尺定個長寬高,他熟門熟路地干起來了。四根大桅,大拉、二拉、三拉,拋錨梁子、轉關……大船上有的,小船都有,大風船的鈴鐺、滑輪,被他做成了大粒黃豆大小,可愛圓滑的模樣把他都逗笑了,“唉!若是那大船上的滑輪,可是一個青年都抱不動的!”

  選材、做料、打磨、安裝、刷漆、上帆……孫樹秋完全按著排大船的工序,一道都沒有少。

  飛濺的刨花,久違的木香……時間像小船,能載人們去遠方;小船也像時間,載著孫樹秋,回到排大船的激情歲月……

微信圖片_20201030103233.jpg

  20多天后,一艘威風凜凜的大風船立在家里的八仙桌上。木帆鼓著,船木油亮油亮的,孫樹秋看著,心里透著喜悅和自豪。來往的親戚朋友看著,也都喜歡,老兄弟們拉起早年間排船的日子、下海的日子,那些掌舵、拉柞的往事……守著船,想著心里的大海,閑拉呱也透著喜悅。

  沒成想,兒子有天回家對他說,有人想要他做的木船——這事好辦,他接著做!橫豎,這船,一直都在他的腦子里!

  把腦子里的船畫到圖上,添置幾把小尺,再尋大小不一的小刨子和刻刀。最小的刨子,如小學生的削筆刀;打開工具盒,光是刻刀,大大小小就有數十把;大木鋸、小木鋸,還是不夠,要解大木材,還是得電動的細木鋸……做著做著,一艘艘小船開出了孫樹秋的家,開出了孫家村,開出了日照市……

微信圖片_20201030103227.jpg

  2011年,傳統小船制作技藝入選日照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同年,孫樹秋成為這一非遺項目的市級傳承人。2013年,這一項目成功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五米、三米、一米五、一米二、八十公分、五十公分……十多年來,孫樹秋造了數不清的大小不等的木船,技藝也日臻成熟。平均每艘小船十七八天就能完工,但所有在大船上該有的物件,小船一件不缺。帶欖朹、鎖縫板、天篷……“整船都是木頭做的,但船上的營生沒有一件叫木頭的,都是有講究的名,龍眼在哪個地方,也是有講究的……”孫樹秋摩挲著船身,認真地說。

微信圖片_20201030103236.jpg

  早年間,每逢過年,船上也是要貼對文(對聯)的,帶桅的大風船,雖已有數十年不用了,可是那年年都要貼的對聯,對孫樹秋來說,仍然歷歷如昨:四根大桅上分別是“大將軍頂天玉柱”“二將軍八面威風”“三將軍順風相送”“四將軍引路先行”,前有“船頭無浪多招寶”后有“舵后生風廣進財”,船上的天篷門口,要貼上“江河湖海清波浪”“通達逍遙遠近游”。

  “上聯偏旁都是三點水,下聯偏旁都是走之的。這游字也是帶走之的。”孫樹秋扶著眼鏡靠過來仔細看,“你記清楚了不是?剛才忘了和你說了,這可都是老祖宗傳下來的。人在海里走,過年都是要拜天拜海,圖個順風順水的。”

  (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謝巖/文 冷炳豪/攝)

編輯:佘宗花
審核:厲敏
統籌:李敏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欧美成人777|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在线观看| 色偷偷成人网免费视频男人的天堂| 中文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小说| 国产成人涩涩涩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黄色小说网站| 成人在线免费网站| 成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久久久久| 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尤物| 成人久久伊人精品伊人| 国产成人免费永久播放视频平台| 国产69久久精品成人看| 欧美成人免费高清网站| 国内外成人在线视频| 一级成人生活片免费看| 国产成人无码AⅤ片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在线观看www成人影院| 8x成人永久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啪免费视频| 麻豆成人精品国产免费|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车a| 最新国产午夜精品视频成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区| 国产成人综合精品一区|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好| 欧洲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大帝| 成人五级毛片免费播放| 欧美成人中文字幕dvd| 亚洲人成人无码网www国产| 国产成人年无码AV片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亚洲|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的电影 | 亚欧成人中文字幕一区| 国产成人AV综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