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為王 拼出精彩
——全市“9+3”重點工作改革攻堅行動現場觀摩會議側記
這是一片創新創業的沃土,改革攻堅的步伐鏗鏘有力。這是一座活力澎湃的新城,跨越前行的號角聲聲入耳。
在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關鍵時刻,11月15日至17日,全市“9+3”重點工作改革攻堅行動現場觀摩會議召開。3天時間,39個項目,觀摩代表們進企業、看項目、問創新、話發展,目之所及,是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心之所感,是新思路新思維競相涌流。
觀摩是找差距、學經驗,更是理思路、鼓干勁。熱火朝天的園區企業,風生水起的城市建設,日新月異的鄉村面貌,是日照堅持“項目為王”、持續推進改革攻堅的鮮明注腳。
精致理念——
展現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
在日照中心前廣場,一幅“高山流水”景觀讓人眼前一亮:地基開挖過程中,項目施工方變土石方爆破為機器切割,將200多塊巨石開采出來,配合涌泉、跳泉、疊瀑等流水之“音”,就地取材、變廢為寶,創造了一個新的“網紅”打卡點。
這種精妙的構思,正是精致城市所需要的設計感。日照提出打造精致城市,這是提升城市品質內涵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
精致,就是要精益求精、精雕細琢。觀摩的項目中,精致理念處處閃現——
在莒國古城樣板街區,從磚的砌法、地面鋪裝,到色調把握、街景營造,都突顯簡潔古樸的風格。其中,每棟建筑都是四面開門,內部空間可以自由分割,以滿足不同業戶以及業態更替的需求。
在白鷺灣幾米繪本館,建筑和景觀的用料、形狀、顏色,以及建設管理的每一個環節和細節,都給人以美輪美奐的無窮回味。現場有人感慨:這是把流水的生活,過成了“散文詩”。
在陽光海岸綠道,太公島濕地公園飄橋的騎行道、跑步道用什么材料鋪裝,就組織專家論證5次。綠化栽植麥冬,要求施工人員都按照每平方米43棵的標準進行栽植。
留下城市記憶,凝煉城市特色,精致的打造是建當下,更是利長遠。
深秋的海洋美學館,處處透露著浪漫文藝的氣息。“這里過去就是水產集團廢棄的育苗場,安泰集團投資1.2億元,打造成為精品民宿”,于是我們看到,原來育苗場的蓄水池,改造成潛水池;廢棄的鍋爐房,變身為接待中心。
既保留老建筑的味道,又突出海洋文化的特色。精致的設計,讓這一項目展現了“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截至目前,已接待游客25萬人次,實現營業額1200多萬元,其中的城市書房接待游客近12萬人次。
更重要的是,項目的租賃費解決了水產集團原有職工的養老保險問題,安泰集團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山海天實現了產業升級,是“一舉三得”。
鏈式思維——
拿出“拆解八千個零部件”的精神
長城汽車整車項目是名副其實的“大塊頭”:投資150億元,年產能30萬臺。項目達產后,預計年可實現產值360億元,利潤36億元,稅收30億元。
“隨著項目的投產達效,千億級產業集群即將形成,必將有力服務全市高質量發展。”在長城汽車整車項目現場,日照經開區工作人員描繪的發展愿景,贏得了在場人員的陣陣掌聲。
這意味著,曾經,日照對于汽車產業發展的期待,正從紙上規劃變成落地現實。日照經開區底氣的背后,不僅僅是長城汽車項目的“大塊頭”,還在于圍繞汽車項目精準到部件的產業鏈招商:
總投資21.5億元的底盤、內飾、外飾、座椅等7個自主配套項目已落地建設,將與整車基地同步投產;發動機、電池PACK等4個項目正在洽談推進;規劃了2.1平方公里的長城汽車配套產業園,總投資10億元的成珉機電、海航機械等6個項目已簽約落地。
拿出“拆解八千個零部件”的精神!觀摩中,圍繞項目的雙招雙引,強化建鏈、補鏈、強鏈、延鏈的鏈式思維、生態理念,正成為全市其他部門和區縣的行動共識。
在嵐山區,圍繞鋼鐵產業發展,今年累計招引鋼鐵及鋼鐵配套產業項目14個,1—10月份已完成投資28億元。項目全部建成后,可實現產值約120億元。
在高新區,聚焦信息技術產業,近年來共洽談簽約項目30余個,芯片產業已初步形成從半導體專用設備研發生產、芯片前道工藝、后道封裝測試到終端應用的產業鏈條。
聚焦產業鏈條,一環一環做扎實,這樣發展起來的產業才腳步篤定。在莒縣,海右化工產業園內上海鑫馳生產的聚丙烯,恰好能滿足劉官莊塑料產業每年100萬噸的原料需求,未來將在莒縣南部形成一條扎實的“石化—新材料—塑料加工”產業帶。
同樣,日照經開區的聚力焊接材料項目,焊絲產量、出口量全國第一,其負責人現場透露:項目每年所需鋼材原料40萬噸,可就近向日鋼、山鋼采購;項目生產的焊絲可為長城汽車日照項目長期供貨。
產業鏈條協同共贏的故事,讓現場觀摩人員紛紛感慨,也引發了更多的啟示和思考:聚焦產業鏈、實現專業化、構建生態圈,這既是招引項目的努力方向,也是極為迫切的現實要求。
攻堅姿態——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走進日照鋼鐵,隨處可見的大氣網格化自動監測微站上,實時顯示著PM10、PM2.5的數值。在廠區重點區域共布設這樣的空氣微站60套,針對超低排放進行自動監測、集中管控。
鋼鐵綠色發展,是“9+3”改革攻堅行動的自選動作。日照鋼鐵節能減排項目是“重頭戲”——
投資估算25.05億元,對日鋼現有5座1080立方米高爐進行節能減排改造,建設2座3000立方米高爐及其公用輔助設施。預計2021年7月建成投產。
對于項目,觀摩代表更關注的是它的節能效果:項目年可減少顆粒物排放332.66噸、二氧化硫排放51.2噸、氨氧化物排放102.4噸,實現同規模產量年總能耗降低3.79萬噸標準煤。
不僅是在日照鋼鐵。每到一處工地,每進一處工廠,生態環保都自覺不自覺地成為被關注的焦點。
在建筑工地,綠網苫蓋、灑水抑塵、霧化噴淋,這已經成為項目施工的標配。熱火朝天的施工現場不再塵土飛揚,能源項目也不再讓人談“化”色變。
“利用廢棄油脂和棕櫚毛油,生產生物柴油等新能源產品”,對于莒縣三聚生物能源項目,環保也是層層加壓:項目全流程連續化、自動化、密閉化,從源頭上降低石油使用量,大大降低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排放。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以壯士斷腕、背水一戰的決心和勇氣,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硬仗,日照用實干的行動彰顯攻堅的決心。
以改革的思維破解難題,以攻堅的姿態打通堵點,改革攻堅的擔當,還體現在營商環境的新變化中。
10個月,一片空曠地上就長出了大鼓國際冷鏈儲配中心項目,這份高效率來自于五蓮的靠上服務:從項目確認開始,就迅速完成了地上附著物清點、土地指標落實、手續辦理等前期準備工作。“‘以沸騰之能量,鼓舞你的胃’,這是我們的廣告語,我真的想說,在日照我體會到了這種沸騰的能量。”企業相關負責人說。
位于山海天的足球訓練基地,自去年11月份開工,僅用8個多月就已基本竣工,施工方日照興業集團現場點贊:項目創造的“興業速度”,得益于山海天的服務,用時不到20天的時間,就將涉及33多公頃土地的地上附屬物騰空。
民本情懷——
循著“民聲”惠“民生”
與過去的管理滯后、環境臟亂完全不同,走進新石臼所海鮮農貿市場,干凈明亮的環境,智慧專業的運營,讓觀摩代表們眼前一亮。
新石臼所海鮮農貿市場總投資2.9億元,總建筑面積3.08萬平方米,設有攤位及商鋪900余個。今年,東港區把石臼市場改造列入為民辦實事工程,全力推進新市場建設運營、老市場搬遷。
貝樂海鮮的張守娟今年63歲,從事海鮮經營30多年,她見證了新老市場的變遷,也有著切身的感觸:環境好了,心情也好了。
循著“民聲”惠“民生”。大變樣的海鮮市場,贏得的是百姓口碑,展現的是民本情懷。民生是日照溫暖的底色,此次觀摩的項目中,事關民生的項目,一次次匯聚著觀摩代表關注的目光,也一次次收獲著市民百姓點贊的聲音。
大學科技園提升改造項目,堅持市區一體、校地聯動,克服投資主體多、產權情況復雜、疫情防控壓力大等諸多困難,利用疫情空檔40天和暑假30天左右的時間,改造6個學生生活區、59棟學生公寓樓、9299間宿舍等。
曲坊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采取工商資本+黨支部領辦土地合作社模式,在每畝流轉土地一千元的基礎上,拿出項目實際利潤的百分之二十用于分紅。采取先建后拆模式建設美麗宜居社區,545戶村民喜遷新居。對68歲以上老人實行集中供養。
民本情懷不僅體現在一個個項目上,在此次觀摩中,應急裝備展示是專門設置的項目,也是有史以來的第一次。7個區縣園區結合自身的特點,完善應急物資裝備儲備,提升應急防范救援能力,這是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尊重生命、情系民生”的執政理念,真正落到了實處。
沒有等來的輝煌,只有拼出的精彩。觀摩結束了,“項目為王”的理念深化于心,砥礪奮進的激情依然飽滿,沒有豪言壯語,沒有空洞口號,日照決心以奮發有為的變革、自我加壓的攻堅,為未來城市發展積蓄更多力量,贏得更多機遇。
(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孫向陽 王大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