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日照,天藍海碧,景色宜人。一個重大好消息從北京傳來,激蕩著300余萬日照人民的心——
11月20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召開。大會表彰了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入選城市和復查確認保留榮譽稱號的前五屆全國文明城市,日照市以優異成績再獲“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創城路上,日照始終懷揣創建初心,步履堅定、砥礪奮進、永不停歇,讓文明的種子根深葉茂,滲透在廣大市民的心坎中;
創城路上,日照聚焦民生改善,開門問策,問計于民,外塑城市之形、內鑄城市之魂,“文明牌”與“民心牌”融合并進;
創城路上,日照創建為民、靠民、惠民的理念更加扎實,市民的“受益賬單”持續延長,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攀升。
漫步日照街頭,既能感受到這座海濱城市的活力與張力,也能見證欣欣向榮、拔節生長的強勁節拍。如今,一幀幀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諧宜居、人民滿意的文明城市畫卷正在徐徐鋪展,詮釋著城市的文明溫度、道德厚度和精神高度。
“歸零重啟” 創城成為一種常態
全國文明城市是目前綜合性最強、含金量最高的城市榮譽。追逐這份榮耀,是每座城市的夢想。
今年,中央文明委評選表彰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這是我市獲評全國文明城市后迎來的首次“大考”。為此,市委、市政府再次向全市人民發出了動員令,全市上下聞令而動、信念堅定、目標一致:以歸零重啟的心態、創則必優的決心,堅決打贏創建新一屆全國文明城市硬仗。
思路清晰、目標篤定。站在全局和民生角度考量,把創建工作定位為“一把手”工程,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的高規格領導小組,建立長效機制,構建起“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全民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大合唱”。
綿綿用力,久久為功。于是,從鄉村到城市,從干部到群眾,從社區到單位,全市上下勠力同心、攏指成拳,堅持常態化創建、常態化管理,抓常效機制建設,攜手刷新城市新面貌,打造精神文明新高地。
創建新一屆全國文明城市的“四梁八柱”在通力協作、有序運行之中愈架愈穩——
我們看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采取不打招呼、不設路線的“四不兩直”方式,深入一線直奔現場,瞄準薄弱環節、緊盯工作重點、解決實際問題。建立聯席會議、任務臺賬、督導考核等有效機制,堅持每日一調度、一周一小結,強力推進,讓創建工作跑出了“加速度”。
我們看到,各級機關干部職工實行“一崗雙責”,在干好本職工作之余,積極投身火熱的創建一線。在環境整治提升、文明勸導、入戶走訪、素質提升等志愿服務中,打頭陣、作表率、當先鋒。
我們看到,全民齊行動,全行業齊發力。公安交警、出租車司機、環衛工人等,人人都成為創城的主動參與者。“我”能為創城做什么?該怎么做?已然成為全市人民的自覺行動。
全面發動、全速推進、全力見效。每個陣地都是主戰場,每個部門都是主力軍,每個板塊都是發力點,創建之路更加穩健——
在東港,以“責任落實”為保障,實行“領導包保+網格管理+點位到人”三級管理,落實“社區吹哨、部門報到”等長效機制,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在嵐山,細化分工,明確責任,做到“誰主管、誰負責”“誰失分、誰負責”;在莒縣,成立創城專項工作組,全面開展“六大攻堅戰”,將責任分解到單位、細化到個人,常態化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在五蓮,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相結合,全面開展“文明實踐進家庭”“疫情防控 志愿有我”志愿服務;在日照經開區、高新區、山海天旅游度假區,將創城工作與城市精細化管理、生態環境整治、旅游管理提升等重點工作有機結合。
以“歸零重啟”的心態,以事不避難、勇于擔當、責任在我的決心和扎實工作,夯實創建工作的根基,成為日照再獲“全國文明城市”桂冠的生動注腳。
全面發力 城市品質提檔升級
創建文明城市,不是為創城而創,不是為了拿塊牌子、爭項榮譽,最終目的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城市能級和綜合競爭力。
“把‘以人民為中心’放在首位、貫穿始終,切實把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過程變成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的過程,變成推進精致城市建設、提升城市品質和文明程度的過程,變成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過程。”市委書記張惠的話語擲地有聲。
文明城市創建,是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市民的關切點在哪兒,攻堅的著力點就在哪兒。
從人居環境的明顯改善,到文明秩序的大為改觀,再到市民素質的顯著提升……創城路上,全市人民同心同德,抓好制度建設、壓實層級責任、創新管控模式,一筆一足跡,一步一腳印,打出一個個“真刀真槍”的組合拳,讓創城工作邁出堅實步伐。
著力強“基”——全面完善城市公共基礎設施,結合道路優化提升及道路維修改造等工程,完成臨沂路與淄博路、青島路與東營路等路口渠化改造。新建改造街頭公園、綠地62處,提升綠化景觀水平,為市民提供高品質生活空間。
全力治“差”——改造提升各類小區912個,完善周邊社區衛生室、幼兒園、體育健身場所等。下大力氣解決612個小區雨污混接問題,變“雨污合流”為“雨水入河、污水進廠”,根治城市水環境。
集中治“亂”——以路長、段長、崗長“三長責任制”為依托,定人、定崗、定責,最大限度屯警路面。建立巡邏小分隊,全天候執勤,及時處置交通擁堵,準確查處突出違法,有效凈化道路通行環境。探索限時免費等人性化交通管理措施,在市區符合條件的路段施劃“藍色港灣”,緩解小區周邊“停車難”。
全面提“質”——推進了137個農貿市場提檔升級,塑造新“顏值”。規范主次干道占道經營、流動攤點、店外經營等各類行為。整合資源,建設戶外驛站,為一線戶外勞動者搭建服務平臺,提供貼心服務。
聚力用“情”——繼續開展“碧海志愿行動”,組織志愿者到陽光海岸景區宣傳文明出行知識,開展文明勸導,義務清除垃圾,并設立固定志愿服務站,提供問詢及小地圖、小針線、小醫療箱等“六小服務”,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
切實抓“長”——出臺《日照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明確市民基本文明行為規范。出臺新修訂的《日照市精致城市管理綜合考核辦法》,將全市鄉鎮街道分為3類,將精致城市管理到276個網格,形成常抓常管、共治共管的管理工作格局。
以志在必得的決心、務實高效的舉措、抓鐵有痕的作風,瞄準“靶心”、精準施策。一項項實打實的舉措、一筆筆真金白銀的投入、一處處看得見的變化,擦亮了城市文明底色,凝聚起文明城市創建的必勝力量。
為民惠民 文明之花遍地芬芳
26.3萬件!為民辦實事的數字,有力佐證了廣大市民因創城享受到的最大實惠。
全國文明城市最重要的指標,是民生;最重要的標準,是民意。創城帶來的民生改善,是發展質量、發展成果最真切、最生動、最溫暖的詮釋。
如今的日照,正成為更多人心目中的“向往之城”,文明之花遍地芬芳——
作為今年的城建重點項目,陽光海岸綠道于今年7月1日建成啟用。綿延28公里的綠道如同一條美麗的綠絲帶,將岸線上的萬平口景區、夢幻海灘公園、第三海水浴場、李家臺礁石公園、日照海濱國家森林公園、兩城河口濕地等景區景點串聯起來,也正是在串點成線、串珠成鏈中,“宜居宜業宜游”之城的生態魅力被生動地勾勒出來。
“以前過馬路,車在身邊呼嘯而過,感覺特別心驚,自從有了‘禮讓斑馬線’活動后,過馬路更安全、更放心了。”市民劉麗說。組織社會志愿者11萬人次參與交通志愿勸導,“禮讓斑馬線”成為日照一道靚麗風景。
小公廁、大民生。今年,日照把公廁建設納入年度為民辦實事項目,圍繞打造“15分鐘如廁圈”,新建改造公廁127座,并安裝指示牌。公廁基本按照國家二類公廁標準改造,全部24小時對外開放。
在周末,可以帶孩子到城市書房打卡、閱讀,只需辦理一張借閱證,就可免費共享全市各級公共圖書館的公共圖書資源,24個“鬧中取靜”的城市書房,正在成為日照新的文化地標;在夜晚,可以到香河體育公園健身、娛樂,還可以在對外開放的100所中小學的體育場地跑步、打球,享受生活的種種美好;市民紛紛點贊的還有學校開展的課后服務,作業輔導、自主閱讀、興趣培訓……在五蓮縣叩官鎮中心小學,課后“課堂”服務開展得有聲有色。全市363所小學、初中的25.9萬余名學生參與課后服務,群眾滿意率高達99.49%。
在城市“顏值”飆升的氛圍中享受美麗多彩的幸福生活,在城市“氣質”涵養中感悟崇德向善的精神內涵。如今,遍地開花的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已經成為百姓家門口傳播思想、傳承文明的重要平臺陣地。
自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省級試點建設以來,東港區面向社會征集打造了34處文明實踐基地,建設了20余處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公園),組建了600余支志愿服務小分隊,并且打造了西湖“狀元文化”、秦樓“紅色宣講團”、陳疃“擺渡愛心食堂”等多個實踐品牌。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創建工作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為此,我市堅持工作不松、標準不降、力度不減,以制度為保障,建立科學的體制機制,管長遠、管根本,讓創建與建設融為一體,推動城市文明向更高、更深、更廣的層次賡續邁進。
放眼未來,對照文明城市的坐標,日照必將以昂揚的姿態、持久奮進的力量,在這場永不停歇的“幸福接力”中,一次次標注城市發展新高度。
(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