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日報/日照新聞網訊 5月6日,在山東興華半導體有限責任公司嶄新的無塵車間里,身著防塵服的工人們正在新建的晶圓生產線前忙碌。一片片薄如蟬翼的晶圓在自動化設備間流轉,最終將成為高性能電源電路的核心部件。
“多虧高新區幫我們協調融資,解決了我們當時的‘燃眉之急’,現在這條0.5微米工藝的6英寸晶圓生產線已進入量產,年可產晶圓約36萬片。”山東興華半導體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顏烈藝感慨地說,新增這條產線后,公司預計年產值將突破1.1億元。
山東興華半導體有限責任公司主要生產制造高速開關管、高頻小信號晶體管、功率晶體管、TVS等產品,經過多年發展,公司通過獨特電路和器件結構設計、工藝設計,使電性能指標處于行業先進水平,部分產品替代進口,將打造成為國內外主要的功率器件和集成電路供應商。
時間撥回至去年,當時的山東興華半導體有限責任公司正面臨“成長的煩惱”———其研發的高功率密度半導體器件訂單激增,產線急需擴大規模。
“新建生產線,一臺半導體設備動輒上百萬元,公司缺乏抵押物,使得融資更加困難。”顏烈藝至今記得當時的焦灼情景。
急企業之所急,解企業之所難。日照高新區在日常走訪中了解到企業困境后,立即協調相關部門人員開展上門服務,通過對企業深度盡調和全面評估后,為企業量身定制“設備抵押+信用”擔保業務,為其提供900萬元貸款擔保服務,解決了企業的“燃眉之急”。
這筆“金融活水”很快顯現成效,山東興華半導體有限責任公司迅速啟動生產線建設,并以先進制造技術不斷擴大市場份額。
“現在企業自主研發的半導體材料器件已通過車規級認證,即將搭載新能源車企量產。”顏烈藝說。
無獨有偶。山東倍合瑞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李亞雷向記者說:“關鍵時刻,高新區幫助我們解決融資瓶頸,給了決定性的幫助,助力我們成功地進入了國內主機廠市場。”
山東倍合瑞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是國內首家生產可塑型輕量化金屬復合板材的企業,產品廣泛應用于汽車和建筑行業等,生產制造的卡車車廂比實心鋼板制作的產品輕50千克—80千克。然而,在公司初創時期,因是國內“獨一家”,遭遇“酒香巷子深”的尷尬,產品市場受限,資金緊缺。
日照高新區獲悉后,因企施策,以創新“債轉股”方式減輕企業負擔,同時及時協調市財金集團旗下基金對該企業進行投資,改善企業股權結構,提高企業現金流,為企業注入了發展活力。
依托輕量化金屬復合板材產品,山東倍合瑞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一方面苦練內功打磨技術和產品,一方面積極開拓市場塑優勢,目前主要為客戶及物流公司提供輕量化車廂產品,并獲得解放、山汽、重汽、吉利、福田等主機廠的選型認可,成為主機廠一級供應商。
作為全市創新創業“主陣地”,在日照高新區,以金融活水澆灌企業茁壯成長的事例比比皆是。該區不斷創新金融服務模式,多頻次開展政銀企對接活動,設立市場化基金9只、規模18.7億元的產業引導基金,以“金融活水”,激發高質量發展“一池春水”。(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小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