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日報/日照新聞網訊 為城市管理裝上“智慧大腦”,每個角落實現智能調度;為茶葉配上區塊鏈“身份證”,手機掃一掃就能辨真偽、溯源頭;為工廠配上智能機器人,生產制造降本增效……
如今,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智能化應用正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這些如同“超能力”般的智慧應用背后蘊藏著怎樣的技術奧秘?
“數字技術驅動智能變革,智能場景的背后是數字技術的強力支撐。”日照高新區科技與經濟發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日照高新區,聚集著一批“數字尖兵”,他們正以過硬技術開發智能數字系統,賦能生產生活,讓城市變得有“智”更有“質”。
“這是我們公司研發的智慧城市防汛指揮系統,能夠實現對雨情、水情、險情的實時監控和智能調度。”近日,在數字日照有限公司,公司數字城市項目部負責人林柱介紹。
打開智慧防汛展示系統,只見電腦屏幕上,衛星云圖、雷達回波、降水實況等數據實時跳動,紅黃藍三色預警標識與數百個監測點光標交織成網,各個地方的河流、水庫及防汛動態盡收眼底。
“工作人員只要輕點鼠標,就能調出任意監測點的歷史數據曲線,精準預判積水風險。”林柱說。
這些智慧“千里眼”是如何練就的?林柱介紹,系統接入全市19處雨量計、30處水位計、40處智能井蓋水位監測、5處防汛閘門、20處雨污水泵站、7處橡皮壩等各種智能檢測設備,實時傳回降水數據。
“以前巡查靠經驗,現在靠數據說話。”林柱表示,該系統在大數據基礎上,通過智能分析讓數據會思考。“如果發現異常,系統會立即自動觸發報警機制,及時通知管理人員。形成‘人防+技防’雙重保障。”
不僅如此,以“智慧城市綜合運營服務”為核心的數字日照有限公司,充分發揮數據要素價值,相繼創新開發了智慧城管、智慧環保、智慧社區、數字鄉村等多個業務板塊,構建起覆蓋城市治理全領域的智能化體系。
從數據到指令,從代碼到場景,數字技術讓抽象數據流具象化為可感知、可交互的智慧應用場景,變成觸手可及的智慧生活體驗。
近日,山東西禾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技術團隊正全力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農產品從源頭到終端的全流程可追溯。
“在該平臺上,農產品流向可跟蹤、信息可查詢、責任可追究,進一步增加了農資產品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公司技術副總來慶友介紹。
前不久,公司研發的“日照綠茶防偽溯源數字化管理系統”,入選山東省“數據要素X”第二批典型應用案例和創新應用場景。有了這套系統,每罐茶葉都像有了一張“數字身份證”。
拿起一罐日照綠茶,用手機輕輕一掃包裝上的二維碼,屏幕上立刻清晰展示出這罐茶葉的“成長軌跡”——— 種植、加工、流通全鏈條溯源,消費者買得踏實、喝得安心。
“先用數字代碼搭建起區塊鏈溯源的基礎框架,再將茶園的種植數據、加工的工序參數等海量信息轉化為清晰的可視化指令,茶葉的整個生長加工過程最終呈現在消費者手機屏幕上。”來慶友說。
作為區塊鏈生態領域的深耕者,山東西禾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全場景數字生態鏈的研究,通過持續加大資本與研發投入,突破行業技術壁壘,創新打造了一系列場景、科技、金融三位一體數字化平臺,產品覆蓋民生、農業、教育、政務、商業、交通、旅游等“10+”生態場景,推動傳統產業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目前山東西禾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服務用戶累計超300萬,交易筆數達2000萬筆,平臺交易額突破百億元,公司正由軟件開發型公司向智慧化解決方案型公司轉變。
以數賦能,以智提質。近年來,日照高新區搶抓“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機遇,大力培育和發展數字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匯聚了200余家數字經濟相關企業,初步形成了以集成電路、大數據為基礎,軟件與信息服務、云計算、數字口腔醫療等領域為重點的數字經濟集聚區,致力打造全市大數據產業高地。(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小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