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6點,淄博市淄川區太河鎮柏樹村的晨曦還裹著一股山間涼勁兒,果農張衍良已在貨車上把剛從園里摘的一筐筐獼猴桃碼得整整齊齊。“這果子金貴,碰不得!”他拍了拍車斗,一扭方向盤駛上新修的峨莊河南路——瀝青路面平得能映出晨光里的山影,車輪碾過去,沒有往日的“咯噔”顛簸,只剩“沙沙”的輕快聲響。
“以前走老土路,拉200斤果子得顛簸兩個小時才到市場,一半果子都顛出了疤!”張衍良說,“現在40分鐘就到批發市場,果子光鮮,價格直接多賣兩成。這路修的,比給咱果農發紅包還實在!”
這樣的“甜蜜變化”,正是淄川區“四好農村路”結出的民生果子。近年,淄川區錨定“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目標,推進農村公路提質增效。截至2024年底,淄川區累計建成“四好農村路”124.8公里。
在羅村鎮千峪村,平整硬化村道徹底終結了村民“雨天踩泥、晴天吃灰”的記憶。“以前雨天孩子上學蹚水,老人生病車開不進村?!鼻в妩h總支書記陳德課指著嶄新公交站牌說,“現在校車到村口,老人叫車十幾分鐘就到,客運線路也從通鎮改成直通村居。”
而在太河鎮這片藏著魯中山水秘境的土地上,“四好農村路”更與文旅發展撞出了精彩火花。作為“中國礦泉水之鄉”,太河鎮依托齊長城國家遺址公園建設,打造了三條特色旅游公路:濟濰高速太河互通連接線如銀鏈般串起青山碧水,峨莊河南路伴著溪流蜿蜒向前,淄安路則將古村落的青磚黛瓦與新景區的山水風光連綴成線。
“以前游客想進峨莊瀑布群,道路狹窄、容易堵車,不少人瞅著就打了退堂鼓?,F在走旅游公路,20分鐘就能直達景區門口,周末游客量直接翻番?!碧由鷳B保護區發展中心發展和規劃部副部長趙科程,指著路邊掛著紅燈籠的農家樂介紹,公路修通后,沿線新增了3家民宿,村民開起“泉水茶館”和“山貨超市”,去年戶均增收近1萬元,“路通了,游客來了,村民的腰包也鼓了。”這種“交通+文旅”的融合思路,讓公路不再只是“走車的道”,更成了裝著鄉愁記憶、載著齊長城文化的“風景線”。
如今,淄川區1222.98公里的農村公路網更像散開的毛細血管,從城區一路“鉆”進鄉村,把田間地頭、村口院落都串了起來,“出門不繞路、進村不沾泥”的日子,真真切切落到了村民心坎上。
再進淄川鄉村,眼里全是熱鬧新景:拉獼猴桃的貨車順著新路往市場跑,民宿的燈籠在路邊晃著暖光,田間的農產品坐著車運往全國各地,景區門口的游客舉著手機打卡?!八暮棉r村路”帶來的變化,看得見、摸得著,正拉著淄川鄉村在振興的路上跑得越來越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