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9時許,青島路天閣山路交會處東200米,兩輛車發生追尾。122值班人員接警后,電話詢問了相關事宜。隨后,在民警的電話指導下,當事人開啟車輛危險示廓燈,將駕駛證、行駛證放到車頂容易拍攝的地方。同時,在事故現場來車方向100米以外的地方,放置好警示三腳架。
幾分鐘后,日照交警支隊山海天旅游度假區大隊民警,遙控一架小型無人機起飛,到事故現場的上空拍照,之后把照片輸入電腦。無人機勘查結束后,事故當事人隨即各自開車,撤離現場。十幾分鐘過后,無人機從空中俯拍的道路交通事故現場實景圖、道路交通事故現場圖,各打印出來一張。
當日,該大隊道路交通事故現場智能勘查系統,正式投入運行。“以前需要至少2名民警,花費至少半小時,現在通過無人機,整個過程只需幾分鐘就能完成。”交警山海天大隊事故科民警介紹。
而在以往道路交通事故現場勘查中,交警需要人工測量車輛位置、現場痕跡等所有事故元素。因事故元素不同,每次測量也不一樣,手工測量、繪圖導致事故現場勘查工作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完成。加上交警繪圖水平不一,現場圖無法規范化。
交警山海天大隊一民警說:“如果一起事故中有10個元素,就得用皮尺量至少10次,事故現場圖也全靠手工繪制,這樣既耽誤時間,也不準確。”有了這套快速處理系統后,可以實現數據與現場照片二合一,相互印證,更加形象直觀。“現場照片中任意兩點距離都可自動得出,不會遺漏重要數據。”
據了解,無人機從100—200米左右高度俯視拍攝,彌補固定監控視角窄、無法移動的弊端,使指揮中心能宏觀掌握路況、快速研判、迅速判明堵點,實行準確快速疏導。另外,利用無人機便捷操控和靈活機動的特點,可以根據事故場景的大小,適當調整懸停高度進行取景,實現全覆蓋的俯拍效果。在拍攝全景照片的基礎上,通過適當調整飛行高度和拍攝視角,能夠獲得更加清晰、具體的局部照片、細目照片。實現全方位、多維度的現場細節展現。
(記者 丁文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