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照市技師學院聯合天津科技大學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及亞太森博等三家漿紙企業達成戰略合作,共建漿紙產業學院和特色專業,此舉措為產教融合提供了生動的實踐案例。
在當今經濟快速發展和產業結構不斷升級的背景下,產教融合已成為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產教融合,怎樣才能讓職業教育與產業需求“同頻共振”?如何跨越“最后一公里”,實現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的無縫對接?
近觀省內其他地市,濟南職業學院的“政校行企研”開展共生共融模式,濰坊工程職業學院實行“專業群對接產業鏈”模式,這些創新為產教融合探索出了不同的發展路徑。
“入學即入行”,“從課堂到花棚”完全可以有
近日,《大眾日報》報道,濰坊工程職業學院將專業群對接產業鏈,實現“入學即入行、畢業即就業”。學院首創“校企社”三段式培養模式,將認知實習、跟崗輪崗、學徒實習嵌入企業生產周期。學院將課堂延伸至田間地頭、企業車間和直播基地,將企業發展需求直接轉化為學校課程模塊,形成了與產業鏈發展的“齒輪咬合”式對接。他們嘗試將課堂搬進“花棚”,學生直接參與育種、電商銷售等全流程,培育出掌握現代種植技術、電商運營的復合型“新花匠”。“項目制教學”使畢業生技能與崗位需求匹配度達96%,68%以上留在當地花卉行業就業,形成“招生即招工、入學即入行”的良性循環。
同時,該學院在4個鄉鎮建設實踐基地,探索“技能培訓+技術服務+電商運營+人才輸出”模式。鼓勵學生團隊深度參與中國(青州)花博會線上銷售,2024年單場直播銷售額突破百萬元。數據表明,“花棚課堂”的實戰訓練縮短學生適應期,降低了企業用人成本,不僅解決企業用工難題,更培養出了復合型人才,有效填補了人才缺口。
校企深度合作,定制培養與成果轉化缺一不可
日照市技師學院通過聯合高校和漿紙企業共建產業學院和特色專業,以區域漿紙產業人才需求為牽引,加快推進專業人才定制培養和科技成果轉化,搭建產業特色產教融合平臺。
在人才培養方面,三家漿紙企業將全過程參與漿紙產業學院人才培養,為學生提供實景式實習實訓場所,安排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擔任實習導師,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生產技能。通過實習和實踐,將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能接觸到企業的實際生產流程,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這種模式不僅可以破解“就業難”與“招工難”的結構性矛盾,更推動職業教育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轉型。
天津科技大學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將充分發揮制漿造紙工程科研平臺和師資力量優勢,為漿紙產業學院的課程開發、技術創新、科研項目等提供技術指導和支持。這種協同育人的模式,使得人才培養更加貼近產業實際需求,提高了人才培養的質量和針對性。
從“供需錯配”到“精準對接”,國內很多院校一直在不斷探索。作為全國首批產教融合試點城市,寧波推進產教融合“五個一批”建設,以龍頭企業為引領,與多所院校聯合成立“公牛班”累計向社會輸送技術技能人才2600余人,打開校企共建新空間,推進60多個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項目,推動創新生態系統快速發展;科大訊飛與全國30余所院校開展專業或專業群共建,與10余所院校聯合共建人工智能現代產業學院,以“三段式”人才培養模式為主體的辦學模式,既提高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也為企業提供了大量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實現了校企雙方的共贏。
當然,實現產教深度融合,成為產業升級的“關鍵密鑰”,也要強化政府引導與支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推動科研成果轉化,優化專業布局,構建與產業鏈相適應的專業群,才能培養出更多適應產業發展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推動職業教育和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記者:貓小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