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創下1222萬人的歷史新高,連續4年超過“千萬級”規模。眼下,畢業生大規模集中離校在即,青年就業工作進入沖刺階段。如何更積極地推動和保障畢業生就業,讓高校畢業生圓滿通過“就業大考”?
從政策方面來講,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加快構建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服務體系的意見》,人社部、教育部、財政部聯合印發的《關于做好2025年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工作的通知》,山東省政府發布的《加力穩經濟促高質量發展政策措施》中的“全年召開1000場以上線上線下專項招聘活動”,都在千方百計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上發力,傳遞出勢必解決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的堅定決心。
從落實方面來講,第六屆“百日千萬招聘專項行動”近日在山東正式啟動,重點面向2025屆高校畢業生等各類勞動者及有招聘需求的用人單位,搭建了“現場招聘+網絡招聘+直播帶崗立體化供需對接平臺,提供“職業規劃+求職指導+模擬面試”全流程職業指導服務。山東還同步發布了青年“樂業山東”政策措施包,人社部門與省內五所高校簽訂結對服務協議。
此外,擴大“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等基層項目人員數量,實施百萬就業見習計劃,全面推廣求職訓練營,推進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證書制度,等等,讓就業政策從“紙面”落到“地面”,為廣大高校畢業生鋪開、壓實一條高質量充分就業之路。
但也要看到,離校在即,還有部分高校畢業生的工作暫未落定。或許與當下沒有合適的崗位有關,或許與部分青年就業信心偏弱,“慢就業”“不就業”心態有關。無論何種原因,要想解決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在抓好已有各項就業政策舉措落實的基礎上,必須堅持以經濟高質量發展支撐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
在人才需求方面,尊重企業差異性,增強崗位針對性,積極創造更多知識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的高質量就業崗位。比如,根據崗位需求“一企一策”組織專場招聘會,分級分類、量身定制惠企服務,降低企業招聘、用人的制度性成本等。
在人才供給方面,高校或培訓機構推進產教融合,在教學階段“嵌入”產業內容,面向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急需的人工智能等知識和技能要求,強化教育培訓。比如,搭建政校企合作服務基地,將專業課直接開進車間廠房,舉辦青年夜校幫助青年更新技能,以人才評價帶動招生、培訓和就業鏈條等。
在供需連接點,還要引導高校畢業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主動適應時代發展和市場變化,奔赴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讓青春在建功新時代中綻放絢麗光彩。
對于應屆大學生而言,實現就業只是職業生涯的起點,即便解了“近渴”,也要關注“遠水”。培養終身學習能力,保持對新生事物的敏銳感、好奇心,關注時事,關注趨勢,更有利于年輕人將所學最大限度地和時代建立鏈接。
高校畢業生是充滿創新創造活力的青年群體,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就是要想青年之所想、急青年之所急,為廣大青年搭好人生的第一個舞臺。眼下正值畢業季,以靶向施策破解問題清單,穩就業工作將取得更大實效。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